靖康元年正月己巳,诣亳州太清宫,行恭谢礼,遂幸镇江府。四月己亥,还京师。明年二月丁卯,金人胁帝北行。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年五十有四。七年九月甲子,凶问至江南,遥上尊谥曰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十二年八月乙酉,梓宫还临安。十月丙寅,权欑于永祐陵。十二月丁卯,祔太庙第十一室。十三年正月己亥,加上尊谥曰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靖康之乱,公元1127年金军分两路南下攻宋,最终攻破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走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室、大臣等三千余人,北宋灭亡。
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闰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因为郭京作祟,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与诸将破城,俘宋徽宗、钦宗二帝。靖康二年(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丙寅日(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随行的李若水抱着钦宗身体,斥责金人为狗辈。
次年6月12日徽宗次子赵构于应天府称帝,定临安为都城(今杭州),史称南宋,自此,北宋灭亡。
这段史料记载了北宋灭亡的全过程,也打开了我们今天的这一期标题,大定通宝大观折三改范试铸,金人入主中原以后,掌控了北宋的铸币工艺,铸钱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其中比较出名的早期天眷,中期的正隆,大定,说到最为精美的,非大定莫属,《金史·食货志》中记载:“大定十八年,代州立监铸钱,文曰大定通宝”。明确指出大定通宝铸于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即1178年。此时北宋已经灭亡几十余年,却还是明明注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定通宝的铸造背景如下:
政治方面:金世宗完颜雍通过政变夺取皇位,改元“大定”,希望借助新货币的发行来巩固统治,象征着新政权的开始和对天下安定的期望。
经济方面:海陵王时期穷兵黩武,导致府库空匮,经济面临困境,同时伪齐政权遗留的“阜昌元宝”与宋钱混杂流通,货币体系混乱。为整顿币制,稳定经济秩序,金世宗决定铸造自己的货币。
文化方面:金世宗本人推崇汉文化,喜爱宋徽宗的瘦金体。大定通宝钱文仿瘦金体,体现了金代对汉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也反映了当时民族文化交流的趋势。
因此大定通宝改范大观折三应允而出,史料无任何记载,只有现今存世的一枚钱币,观其形制与徽宗的大观折三短通狭观版别文字风格类似,背锅规整,有徽宗钱铁画银钩的感觉,应可以暂认为系改大观折三范改铸而成。
所谓改范,为其大观通宝与大定通宝只有一字之差,且从新设计需要大量时间,故将观字去除,从新刻上一枚定字以此代替,此类现象屡见不鲜,五代十国汉元通宝钱币范皆为开元通宝改范铸造,形制与开元十分类似。
通过此枚钱币,我们可以了解金代也早有过想要铸造大钱的想法,但是因为一系列原因,并没有正式流通,只有数枚存世,金代铸造大钱的愿望在此留下了种子,最终,在金章宗铸造了泰和重宝折十钱,金代的大钱梦,在此终于实现。
最后结尾,我还是想用描写徽宗的一首诗来收尾。风流天子书崇观,铁画银钩字字断,闻到蜀中铜货少,任凭顽铁买江山。风流天子御书的钱文,在其去世几十年后,又以另一种形式,在次出现了在了人们面前,在留存了近1000年以后的我们再次见到这枚钱币,又会有怎么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