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 咸康元宝 背“王”或“示”,究竟有没有这种版别,自己一直很迷惑。此版最早是从华光谱的古钱大集上看到的,书上那枚的拓图并不是很清楚,但感觉确实像是文字而并非流铜,由于一直见不到实物,无法最终判断其性质。
最近在东北朋友的批量里拣的一枚咸康,形制精良,厚度达:1.7mm,面文字口还可以,只是背面磨损的稍重些,细观此钱,背穿上明显有文字的痕迹,虽然有些磨损,但依然能看出文字的轮廓(王字的上横尤其明显),个人倾向于“王”字,而并非是流铜或月文。咸康是前蜀后主王衍的年号,公元918年登基,公元925年去位,期间铸造的咸康元宝钱有光背、背月文等版别,背文字的很少见。一般来说古钱的背文多代表地名或炉别,个人认为最早的记地背文是蜀汉的直百五铢背为,到了唐朝的会昌开元,则开唐代背文记地的滥觞,而咸康年间距会昌年间并不遥远,其铸造是不是也受到会昌开元的影响,铸造了一批有背文的钱币,但背文是不是“王”,其又具体代表了什么意思,不得而知,联想到稍后的天德背殷,是不是一脉相承呢,另外,咸康钱铸造质量在五代时期的钱币里算是比较差的,钱形薄小,文字漫晦,制作粗糙,倘若有背文的话估计也不会很清楚,而背面到底是不是文字,只能希望以后通过更多的实物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以钱正史。以上是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泉友们不吝赐教,也算帮我解了心头的疑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