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古至今有不少学者提出所谓“永历通宝十二勅语”的概念排列方式,似乎要去解释其含义为永历命令所属部队服从总督,辅助南明政权稳定国土,仿佛这些背文是皇帝下达的统一命令。但从顾诚、钱海岳、翦伯赞等老一辈南明研究学者的史料分析来看,南明时期政令时常不畅,各地将领拥兵自重,抗清行动缺乏统一指挥。在这种情况下,铸行钱币时是否能够完全一致地遵从皇帝的“敕令”是让人不能信服的,而且假如这些背文确实是永历的敕令,何不直接在各地统一铸造全套“勅文”,而是将不同的背文分散铸行于相隔千里的各地?此外,至今为止尚未发现一处出土全套“敕文”永历通宝的情况。相反,这些背文钱多出土于不同地区,版式风格各异,数量分布也不均衡,有的成堆成串,有的则较为少见(如“道”“御”,这几年“勅”出现较多了,当然极为罕见的是“府”“阁”)。再则,如果所谓的“十二勅语”加入常见背文“工”“户”或稀有背文“阁”,又该怎样排列呢?值得思考。故此,综合很多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十二勅语”可以当做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