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俗钱币当代发展
作者:张腾元
民俗钱币,也称为“压胜钱”或者“花钱”,是指金属铸币外形和货币相同,但不具备流通功能的货币,主要起到占卜、赏玩、民俗活动等作用,民俗钱最早出现在汉朝,主要是民间自行铸造,用于祭祀和喜事,后来官方也开始铸造,民俗钱的用料做工更为精致,种类也多了起来,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现在民俗钱币在当代也有了新的发展。
民俗钱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提出的,在此之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但大致都在压胜钱、花钱。很多民俗钱都被古人佩戴在身上,或者放在家里车马上,以求好运平安。民俗钱也不是随便就可以佩戴的,比如古人在准备或者去参加科举考试时会佩戴文星高照、状元及第等之类俗语的民俗钱;大年初一给孩子佩戴平安健康、压岁等民俗钱给孩子佩戴,还有寺庙的供养钱等。民俗钱币也是可以分为很多种的,比如祈福类、科举仕途类、市井工商类、寺庙类、房事类、撒帐钱等等。
民俗钱在市场上面的市场价格也是非常高的,也被市场所认可和欢迎,很多民俗钱成交价都在上千元上万元。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民俗钱币爱好者的交流和分析更加频繁,形成了活跃的收藏群体。尤其是民俗钱币的收藏和研究也逐渐走向专业化,很多博物馆也都开设民俗钱币展览,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互动,向公众普及民俗钱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学术界也涌现出专注民俗钱币研究的专家学者,通过历史文献实物研究等方式,深入挖掘民俗钱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现在收藏民俗钱的人越来越多,但主流还是收藏民国之前的民俗钱,甚至还有一些言论说,现代发行的民俗钱就是假币,根本算不上民俗钱等,但民俗钱币并不和朝代钱一样,当代铸造的民俗钱也是真币,造假古代民俗钱币的除外。
当代民俗钱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赏玩、民俗,更多地融入了现代文化和艺术元素,让民俗钱健康高质量的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当代的民俗钱币在现代铸造技术下,工艺更加精湛,其设计也多样化,一些民俗钱币还结合了现代科技元素,让AR技术,使得收藏体验更加丰富,也可以通过这些民俗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正是民俗钱也是和古代一样,分为官方和民间,官方主要就是贵金属纪念币和普通纪念币,民间的民俗钱就非常多了,比如融德工坊的当代民俗钱币。在材质和工艺上有所创新,主题和寓意也更加多元化,如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发行的中国民俗系列(中秋节)纪念银币、1999年开始发行的中国京剧艺术彩色金银纪念币系列,还有每年发行的贺岁普通纪念币,俗称生肖纪念币。比如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蛇年生肖纪念币,就有很多挂件,可以挂在车上,钥匙扣上,有的还和蛇年生肖纪念钞组成套装摆件,这些都是民俗钱的体现,也是当代民俗钱发展。现在官方发行的,很多都融入蝉蜕文化,比如说喜鹊、民间传说、生肖文化、书画艺术等等,同时也有针对现代的创新,比如说奥运会举办、航天成就、世界遗产等等内容,与民俗钱币相融合,具有纪念意义,又展示了时代风貌。
现在民间的民俗钱币行业是非常火热的,并且民间制作一些民俗钱币没有官方的一些束缚,发展更为广泛,甚至有一些已经成为了非遗传承人,如融德工坊。“出门见喜”“顺心顺意”“平安健康”等吉语,再配上各种吉祥图案,寄托着当代人的心灵祈盼和寄托。此外,民间制作的民俗钱币在工艺上也不断创新,采用了多种材质,如铜、银,甚至复合材料,使得钱币更加精美耐用。图案设计上也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如卡通形象、流行符号等,更贴近当代人的审美趣味。民间艺人们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使得民俗钱币不仅是一件收藏品,更是一件艺术品。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当代民俗钱币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民俗钱币在当代有了更好的发展。民俗钱币不仅仅是收藏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民俗钱币能够非常好地保存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传统文化,比如说道家的一些画像咒语等等之类的,就有肯呢个在宋元时期的花钱中出现。每个朝代的民俗钱币都大量记载刻画当时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通过民俗钱币的更好的展示,甚至可以填补一些历史的空白,让历史更加完善和丰富。同理,当代发行的民俗钱,也是对当代的记载,几百年之后,人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民俗钱对当代有更好的了解。
现在很多学生和社区也开展钱币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其中不少是民俗钱币方面的,通过实物展示、互动讲解等方式,向青少年和居民普及民俗钱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增加对民俗钱币的兴趣,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扩大民俗钱币的影响力。
民俗钱币发展二千多年,源源不断,民俗钱币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一枚小小的钱币,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更凝聚了无数代人的智慧和情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节日庆典,民俗钱币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俗钱币的设计和制作也在不断创新,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使其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具时代感和艺术价值。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民俗钱币的收藏价值,也让其在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独特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