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13952 | 回复 0

    [杂谈] 【小说】国运符咒之金陵旧事    第十二章  螺旋式盗洞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乡间小哥
    实名认证
    好评
    3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4-25
    最后登录
    2025-09-14
    楼主 发表于2024-11-18 00:00:51

    工作繁忙,断更了几个月,最近闲来无事,清闲品茶,持续输出,望能坚持!

    文章内容纯属娱乐,故事情节凭空臆造,仅供广大泉友茶消遣

     

    第十二章  螺旋式盗洞

          在村民们清理大石块的同时,黄教授这组正在讨论现在发掘的这个陵墓是大金国哪位皇帝的。作为资深的考古工作者,其实他们心里早就有了答案——这座陵墓应该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睿陵。但他们本着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寻觅着更加直接的证据,或者是更加严谨的推断。

         “从上次小齐分析来看,这金陵主陵区平面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模式,以神道为中心轴,两侧对称布局,由石桥、神道、石踏道、东西台址、东西大殿、陵墙及地下陵寝等组成。其建在九龙山下的缓坡台地上,依山而下,北高南低,是典型的‘山陵’构造。”黄教授说。

         “教授,我了解到,我国历代以山为陵都严格遵循昭穆制度。”老齐说。

         “没错,正是如此。我国古代帝陵以山为陵的传统由来已久。原因之一是埋葬深固,不易被后人盗掘;之二是陵墓多背山面水,符合传统风水理念,也具备宏伟壮观的皇陵气势。女真族在建国之初尚没有严格的丧葬制度。金灭辽,尤其是完颜亮迁都中都后,受到汉文化影响,其皇陵制度仿照汉族文化传统。”黄教授说。

         “教授,您的意思是从古代昭穆制度为突破口,证明这就是完颜阿骨打的睿陵?”老齐说道。

         黄教授点了点头,说道:“完颜亮在建陵之初,先是迁葬了太祖、太宗、德宗三位帝王。那么在位置安排上,他必然会使太祖陵居中,太宗陵在东侧的‘左位’,德宗陵在西侧的‘右位’,因为这样最符合古代礼志中‘左昭右穆’的特点。”

         “这样来看,今天这大石坑的位置完全符合‘太祖陵居中’的布局!”老齐拿着笔记本比划着说。

         “没错,这就通了!”陶旺也说。

         “嗯,理论是通的。”黄教授说。

     

    584f8726530dc7c6fafaffd3a2302743_t030e4f

         村民们清理完大石坑也就没有再来,不过遇到上山干农活的时候,路过考古队也会过来打声招呼。黄教授这组发掘进展的很快,大石块下的杂土已经被他们清理的差不多了。

        “黄教授你看,是三合土。”陶旺手捧着洛阳铲提上来的墓土。

    b4505cd05df246af855c24e5bc868cc1_th.jpg

         “这里应该就是宝顶上的夯土了,大部分墓葬的宝顶上方就是用这种白灰、沙土、黄土掺和成三合土,一层一层夯实,又用糯米汤浇筑,同时加用铁钉,十分坚固。”

         “这样说的话下面就是陵墓的宝顶了。”老齐说。

         “是的,应该是。”黄教授说。

     

         对于这种三合夯土考古队有专业的方法清理,简单的说就是利用酸性液体浸透,使土质中的碳酸钙成分溶解达到松软土质的效果。这酸性溶液的配比要根据不同的三合夯土来确定,不过对于土工陶旺来说,这都是小儿科。黄教授考虑到有可能这三合夯土中会有古迹遗留,就没有让陶旺大面积使用,仅仅是开了一个一米见方的口子,一来是测量下夯土的厚度,二来确定大面积发掘的方法。但是实际情况往往出乎人的意料。

         “教授,你们看这底下居然还是大石头!”陶旺站在开口坑里说道。

         “什么,怎么会是这样,居然还有石头?”黄教授和老齐也下了坑口。

         “确实是大石头,而且不比那些清理过的石头小。”老齐说道。

         “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况!这恐怕是历代皇陵地宫建造的先例。”黄教授接着说。

         “要不我们再去找村民来挖?”站在上面的可玉说道。

         “恐怕并非这么简单,如果这石头只有这两层还行,但如果这层下面还是石头怎么办?这得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黄教授直摇头的说。

         “那怎么办?”可玉和陶旺说。

        “还得容我想想。”黄教授思索了起来。

         确实如黄教授考虑的那样,这大石头根本不知道有几层,如果一直有多少人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清理干净,况且每次清理都要劳烦这里的农民,这样很不合适。

     

         “黄教授,我有个推测,不知可行不可行?”老齐说道。

         “小齐,你说说看。”黄教授回答。

         “教授您想,这金陵历经数百年,遭受了无数次的破坏和无数次的盗掘,这个主陵会不会也遭受过盗掘呢?如果遭受了盗掘,盗墓者是怎么进入的呢?肯定不会像我们这样大规模发掘吧!”老齐说。

         “你的意思是先找盗洞!”黄教授如梦方醒。

         “虽然不知道这主陵到底有没有盗洞,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有以前盗墓贼挖过痕迹,如果他成功进入了就给我们留下了捷径;如果他没有成功进入,至少给我们留下了关键的突破口,毕竟古代盗墓者的手段是极其高明的。”老齐说。

          这个时候的只有老齐和可玉心里都知道,这里肯定会有盗洞或者其它的进入方式,因为张道亭来过这里更进入过这里,除非那枚大金国花钱的来历是假的。

         “小齐说的不无道理啊!”黄教授说。

     

         “那我们怎么找盗洞呢?”陶旺问道。

         “那就设身处地的把自己想做盗墓贼!”可玉说。

         “我要是盗墓贼肯定是绕过大石头,从侧面打洞进入啊!而且距离大石头越近越好,这样省时省力,位置还不会偏太多。”陶旺随口而出。

         “这就对了!”老齐说道。

        “啊!就这么简单。”陶旺说。

        “应该就这么简单!”老齐说道。

         除了黄教授外,他们个个拿起了探针、洛阳铲等工具,在大石坑周边规律的探测起来,包括王强也加入其中。不愧是历来推崇的考古工具,简单而有效果。他们采取梅花物探法,就是一米乘一米的方形四角和中心点下铲,很快老齐就在大石坑的西北角发现了异常。

         “黄教授,您看!”老齐提起铲头拿给黄教授看。

         “断层!这是明显的中空断层,下面有洞。”黄教授说。

    t01397f874d98585b43.jpg

           这里简单的说下洛阳铲它是中国河南洛阳附近村民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并被后人逐渐改进。洛阳铲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最早广泛用于盗墓,后成为考古学工具。使用时身体站直,两腿叉开,双手握杆,置于胸前,铲头着地,位于二足尖间,用力向下垂直打探。开口到底,不断将铲头旋转,四面交替下打,保持孔的圆柱形只有四面下铲探孔才是圆的。看土时,从刃部逆铲将土抠下,纵向掰开看断面。地下的土种类很多,探工将其粗分为死土、活土两类一般说来,死土是一万年以上的为死土,一万年以内的为活土。测验探孔的正直弯曲,可以拿一面镜子,借助阳光,从孔口往下照,光线射到孔底,则孔是直的。如果光线射到孔壁下不去了,则孔是弯的,必须修整工具后再打。

     

         “你们都过来吧,这里应该有个盗洞。”黄教授招呼大家过来。

         “齐大哥,你可真神,这么快就找到了!”陶旺吹捧着。

         “哪里,哪里,运气好,这还没打几个孔呢。”老齐说。

         “通过这土层分布现状来看,这里是有洞无疑了,到底是不是盗洞还无法确定,需要我们挖开后看看才能确定。”黄教授说。

        “那就动手吧!”王强迫不及待的准备开挖了。

        “一定要轻点,我但心如果是盗洞,有可能会存在盗墓者遗漏的文物,千万别人为造成破坏。”黄教授嘱咐到。

         “放心吧,教授,有我呢!”陶旺回答。

          老齐、王强、陶旺三个人甩开了膀子,不一会功夫就挖开了封土,映入眼帘的确实是一个盗洞,洞口勉强够一个人进入。这时陶旺用手电照了照,发现洞并不是很深。

    t0157223959ebbdb327.jpg

          “应该是有弯儿。”陶旺说。

         “嗯嗯,肯定是有弯儿啊,不然怎么进墓,这又不是墓的正上方。”老齐笑着说道。

         “不行我们下去看看。”黄教授提议。

         “我和王强先钻进去看看吧。”陶旺回答。

     

          陶旺和王强利落的钻进了盗洞,洞口虽小但很规矩没有多余的旁支左岔,看得出来是高手儿所为。

         “王强你可小心点,把这条绳索系在腰上。”说着陶旺递给王强一条绳子,另一端已牢牢的捆绑在自己身上,这是科考探险队的惯例,叫做“结队连环”,是为了防止发生意外而使用的。

         “放心吧,旺哥,你在前面,要注意的是你。”王强说。

         “这可真够深的,还真是高手所为啊!螺旋盗洞......”陶旺说。

     

          外面的阳光已经照不见陶、王二人,此盗洞紧贴着大石坑成螺旋状盘旋下沉,突然几只蝙蝠飞了出来,吓了洞边的三人一跳,隐约的还能听到蝙蝠的叫声,不过不是“吱吱”的声音,而是“咩咩”的羊叫声。

         “这是什么?”老齐大喊着。

         “应该是蝙蝠!”黄教授说。

         “这里怎么会有蝙蝠?”可玉也充满了疑问。

           只见飞出的蝙蝠体型硕大,是我们常见蝙蝠的2倍多,而且通体为蓝色,阳光照射下还泛着蓝紫色光,“吱吱吱”的叫声不绝于耳。

        “阴暗的山洞是蝙蝠寄居的理想场所,到这盗洞里出来蝙蝠,我也是第一次遇见。”黄教授说。

       微信图片_20240229180519.jpg

         “教授你仔细看,蝙蝠的牙齿!”老齐说。

        “嗯?那是牙齿吗?”黄教授说。

        “是牙齿,是红色的牙齿!”可玉说。

         “一寸多长的红色牙齿?”黄教授有些吃惊的说。

         显然这些蝙蝠是受到了惊扰才飞了出来,老齐连忙冲着洞口大喊:“陶旺、王强你们没事吧?”

        “没事、没事,我们安全。”王和陶的声音从洞口传了回来。

     

         刚才的蝙蝠确实是被陶、王二人惊吓而起,两人也被突然飞起的蝙蝠吓了一跳,不过他们什么都没有看清。

         “王强,你看这些大石头!”陶旺指着盗洞的侧墙说道。

        “这应该是第二层石头了吧?好像是有字啊!”王强说。

        “确实是有字,朱砂红字,涿州李家。这应该是建造工匠的名号。”陶旺边用手电照着边说。

         由于盗洞狭窄两人只能看到这不大的一块字迹。

        “再往前面走一走。”王强说。

        “三......”

        “四......”

        “五,这是第五层大石头了!”陶旺对着王强说。

    1081460204_X0aq2L.jpg

         “幸好,我们没有从上面直接挖,不然得浪费多长时间啊,挖到这第五层绝非易事。”王强说。

         “说的对,人力清理前两层可以,到第三层咱们的工具就不行了,到这里就太高了!简易吊装塔高度不够。看来下盗洞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陶旺附和道。

         “再往前去看看。”王强说。

     

          转过了最后一道弯儿,盗洞变直了,也逐渐开阔起来,像斜打的钉子一样穿过了宝顶。

         “这是宝顶墓砖。”陶旺指着说。

         “这么结实?上面可是几百吨的石头啊!”王强抚摸着巨型的墓砖说道。

         “这种技术对古代的陵墓建造者来说并不是件太难的事,毕竟是一国之皇陵,举全国之力建造,能工巧匠数不胜数。”陶旺对着还没有见识过皇陵的王强说道。

         “那还有更难的?”王强问道。

         陶旺指了指脚下,说道:“我觉得这盗洞更难,螺旋式盗洞那一段应该是盗墓者故意为之,为的是探测巨石层有多少。”

         “知道巨石层有多少有什么用?直接打成垂直洞不更直观吗?”王强问。

          “垂直不利于盗洞土的运输,更没有人行走缓冲的余地。”陶旺回答。

         “就算是这样,那螺旋打洞也谈不上难吧?”王强说。

         “关键这斜钉式打洞,精准的指向了宝顶最顶上的墓砖,换做其他任何一块,这宝顶必塌!”陶旺说。

         “你是说难在这么精准?”王强问。

    1111.jpg

         “不仅仅是难在精准,而是这一切显现很自然,就像知道这墓的构造一样,哪个环节用什么方法轻车熟路,没有任何迟疑和卡顿,没有任何的无用功,盗洞打的行云流水、趋利避害。”陶旺说。

        “这么神奇?那些盗墓者是怎么做到的。”王强问。

        “我怎么能知道,我也是看过后才琢磨出来的,如果是盲打我肯定无从下手。”陶旺说。

        “那我们现在下去吗?”王强又问。

     


    0ZZs9Hk7zI.PNG
    — 此帖于 2024-11-18 00:22:42 被 乡间小哥 编辑过 —
    2024-01-19 转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