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咸丰重宝宝源局当千母钱,大开门、原状态,两万块钱买的。泉友一定会说,做的春秋大梦快点醒醒吧,两万捡漏如此母钱这不比中国男足进世界杯还难吗,但是,这还真不是做梦。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成就历史?生错了时代,就是匪患!

前一阵,在@古泉园地网站看到一个帖子,一位钱币收藏资深大佬@玉泉斋主在二十年前花两万块钱买了一枚咸丰宝源当千母钱,还是当时市场正价甚至偏高一丁点。现在真是无法想象,难以企及甚至颠覆三观,在而今的环境中,如果还是正价再花两万块钱买如此品相的当千母钱简直后无来者。
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其实本身这类事情我也想过,其实也早就想谈谈这个话题。正好就着这个事情,说一说关于古钱币的收藏降级和迭代。

先辈的身影,令很多现在的泉友根本无法望其项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时间的跨度太难了,以前动辄五十名珍,现在出口就是宋版宋母、清代乾道嘉,从纲目钱变成了现在的精细化玩法。
不要说二十年前,我听一些泉龄稍长的朋友说,就是十年前,清代母钱、咸丰大钱、天启大钱基本上也可以随便挑,只是价格问题。
现在新晋的玩家,基本上很难达到前人的高度,除非再有大破大立的事情发生,但是这种情况几乎微乎其微,毕竟是要流血革命后才能实现,所以且玩且珍惜,谁也不用看不起谁,说不定如果早生多少年,也会成为一名钱币收藏大家。
我个人分析总结了一下现在玩钱币的泉友无法企及先人的几个原因。
第一,时间在迭代,这是一个最重要且最难以逾越的因素。钱币的数量是固定的,或者说只能减少,大环境中已经没有太多好的钱币,基本上都沉淀了。近二三十年得益于大基建,市场挖出来一些钱币,不然早年传世的古钱币更是沉淀。那时候都是玩纲目钱。有一次听少泉老师直播,说当年像咸丰大钱都是成串、清代母钱都成本,就像现在的人们挑乾隆嘉庆道光大样一样。所以,没有经历过,不代表不存在;觉得难以想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过。现在有的泉友连清代母钱都没有上手过,就开始在网上喷评级的盒子母,最起码你也要过手过。
第二,经济原因,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现在这枚咸丰宝源当千母钱至少百万起步了,所以现在的泉友很难买到,基本上举步维艰。二十年前虽然工资低,但是凑2万块钱还真不是难事,但是现在让你凑200万太难。中国工薪阶层的实际平均工资大概在每月4000—5000左右,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数据,现在的古钱币但凡稍微好点的品种都是几百上千块,怎么买呢?!另外我个人感觉现在的清母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价位,绝大多数母钱再翻倍的概率应该不大,当然那种极美品、大开门、原状态、好版式于一身的母钱除外。
第三,互联网发达,这是时代的红利也是鸿沟。现在的钱币基本上一发帖,立马全国各地的泉友都能看到,所以买东西竞争太激烈。不像之前,都是有固定的小圈子。现在网络发达,各种截胡等事情常有发生。
第四,失去了敬畏之心,造假之风盛行。现在收藏古钱币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利益,更是没有了对古钱币的敬畏之心。造假之风盛行,尤其是用真币进行翻砂法、失蜡法造假,对整个圈子有很坏的影响。虽然古董界历来讲究眼力,但是架不住现在的人心不古,为了造假而造假,为了金钱而造假,坑蒙拐骗、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我甚至听一个朋友说过,某些技术高手造假以后也不着急出手,找地方埋起来,过上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再拿出来,真的很可怕。
第五,利益充斥,初心不在。之前玩古钱币大多是爱好者,现在的泉友,即使研究也多是浅尝辄止,没有了先贤前辈那种不忘初心、矢志坚持研究的精神,自从古钱币水涨船高,涌入了很多新人和币商,这是一把双刃剑,需要热度和新人,价格起来才能逐渐出现更多的好钱币。只是初心就是买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最后不过是走个流水。最近有个小感悟,近来我买了几枚宋母,但是却发现,现在的人买宋母都是为了投资,期待能像清母一样价格起飞,但是如果能潜心研究,收获肯定更多。如果研究也只是为了挣钱的一种噱头,那么不要也罢。

第六,现实的客观原因,有财力的没有心力,有心力的没有眼界,有眼界的没有时间,有时间的没有天赋。买得起的不喜欢,喜欢的又没有钱,我这喜欢研究的,也只能望洋兴叹。身价过亿的富商大贾如果真心喜欢钱币,但是你告诉他,让他不仅要买数万起步的珍品,也要买一些百儿八十的版别,这对他来说,驱动力不足。有钱人的世界你想象不到,不会为了这几百块的钱币投入孜孜精力,他们的时间太宝贵了,就像穷人还有时候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使瞬间拿出一个小目标,当然可以短时间内买到很多好钱,但是他知识的增长、眼界的沉淀没有,不可能厚积薄发,就像杨子,天珠我不懂,但是古钱币收藏他虽然有很多珍品,但是我觉得他就是玩玩而已,不会真正去研究,能用钱解决的的干嘛要去耗费精力。
后人踩着前人的肩膀继续前行不假,但是吃过的却也是前人剩下的饭菜。可能前人满汉全席挑着吃,我们后辈只能研究某个菜中的一个配料,越来越精细化。当然,各类年号钱钱谱的出现和普及是泉界幸事,包括现在的品相派和版别派,虽然是某种无奈之下的产物,但确实推动了钱币研究的发展。观看先贤前辈,上下五千年,我们只能在某个领域推陈出新。

收藏,跟心爱之物擦肩而过是太平常的事情了,大多的时候你都买不到,在世界所有艺术品面前,在你喜欢的东西面前,你的钱不过沧海一粟。对于收藏者来说,有时候倾毕生精力可能都买不到一件特别满意的藏品。
二十年前的当千雕母放到现在涨了一百倍,但是再过二十年不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增长一百倍了,甚至十倍都难,现在的基数已经挺高。任何事物一个相对的稳定,说大一点,这就是天数。大部分人穷其一生,可能也买不到、买不着、买不起一枚雕母,这是现实,也是常态。雕母的价格越来越高,挣钱却越来越难。
时势造英雄,讲究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不然哪来的黄巢起义。现在纵使出现一位多金、聪慧、研究、矢志的人才,也难以企及先人的收藏建树。这不是悲观,而是现实,所以赶上好机会并且付出行动的就是赶上了,没赶上的,也就只能如此了。
新中国才成立75周年,你竟然敢背负三十年房贷了!秦朝到现在2000年,也不过短短的30代人左右。
只想对你说清末距今不过一百多年,也就是经历了四代人,清初距今也没有五百年。

▲2024年11月10日,拍摄于爷爷老家院子,94岁的爷爷、我、大侄子,

▲2014年,23岁时在南京拍摄照片时还是如此年轻
感性的人不好,总是有过多感触。
一个人或许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征之一,玩钱币同样如此。再过二十年,谁会是下一个颠覆三观的品种或者版别呢,谁又会成为下一个马定祥、戴志强、孙仲汇、杨公博、艾亮、少泉……
也许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某时某地某人,“想当年,老子如果………”
没有历史,没有当年,没有如果,只有现在的此刻。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在历史教训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没有真正得到过教训。
我不知道各位朋友能否了解此时此刻我的心境,也许每个人你的感触不同,此时此刻正好听着闺女用小爱同学放的歌,油然而生出一种孤寂的感觉,可能融入到歌曲深意之中。正如我二十三岁时那张照片,那二十三岁的不是天空,而是那一瞬间的那时那刻。
人事有代谢,往来才能成古今,
江山多胜迹,我辈只是复登临。
三千年读史,无非是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乎诗酒田园!
做任何事情,都要准备好面对它的结果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
诸君请痛饮这杯酒,我先干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