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风/文
沧州地处河北省东部,紧邻天津,以“武术之乡”闻名于世。现今那里最重要的景点,无疑是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游客们花费一两个小时,坐车从市区跑去沧县,为的不过是看一眼大名鼎鼎的铁狮子。很多人去了才知道,遗址公园面积不小,除了铁狮子,还有另一处稀见古迹——北宋铁钱库。
1997年,沧州旧城所在地,也就是现在的沧县挖掘出一堆总重约48吨的“铁疙瘩”,初步判定为熔铸在一起的北宋铁钱。因为最早进行发掘的一批人并非来自考古部门,铁钱的埋藏环境没有得到很好保护,残砖四处散落,再难准确了解它们集中出现在沧州的真正原因。
经过多年研究,现在已经推翻了过去很多不靠谱的猜测,比如说这些钱是北宋为向辽人赎回燕云十六州而准备,或者说这些钱是被聚在一起进行销毁。马思远、刘小阳等学者结合出土铁钱和传世文献,推测沧县即是北宋河北路钱监所在地,曾于蔡京当政期间奉命铸造夹锡铁钱。
蔡京罢相后,这些沉重、价廉,加重通货膨胀的“创新型钱币”随之停止流通,被堆积进了仓库。久而久之,它们锈结在一起,变为了“铁疙瘩”。
这批铁钱分散在几个地方,有一块与中国版图相似,据说被放置在财政部大厅里,供人参观;有一块在沧州市博物馆,我去的时候看到很多男女老少围着抚摸,可见人们对于“钱”的兴趣不分年龄;剩下的都留在了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内,除一块置于外间当座椅,绝大部分都被堆放屋内。
我对“铁钱库”是非常期待的,可一进屋就被雷住了,迎面壁画上竟有个硕大的“大和通宝”。再看贴在旁边墙上的解说词写着“……其中有‘大和通宝’系唐朝文宗(公元827-公元835)年间……”“大和”是唐文宗年号不假,可稍有古钱常识的人都知道,唐朝皇帝从没有铸过年号钱。
不过大和通宝也的确存在,铸造者并非中国帝王,而是安南后黎朝的仁宗黎濬。大和通宝仅有铜钱,没有铁钱。
顺便说一句,墙上解说词括号打得也很有问题,唐文宗827-840年在位,标出的827-835年只是使用大和年号的时间而已。
此外,解说词所说“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长江以北地区没有使用过铁钱的记载”“同时出土的还有铸钱用的模具和拱券炉门等物”等说法也经不起推敲。《宋史》明确说今陕西、山西、河北等地曾铸造铁钱,而北宋早已使用翻砂法铸钱,根本不存在铸钱模具,又如何能随铁钱一起“出土”呢?
去之前,我本想带几枚北宋铁钱过去,结果走得匆忙,一时间竟没找到,只好拿一枚熙宁重宝折二铜钱代替。
通过对比图,大家可以看到,同是折二钱,铁钱的直径、厚度都明显超过铜钱。一般来说,折二铜钱重约6-7克,折二夹锡铁钱则有8-14克。相比之下,小平钱的大和通宝当然就更小、更轻了。
我前前后后到铁钱库展厅看了三遍,想着能不能有点什么新发现。我挨个细看露出面文的钱币,发现有圣宋元宝,而记忆中过去被提到的只有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和政和通宝。可回来后一查相关文章,《中国收藏》上一篇署名“镜心泉”的文章《沧州铁钱寻访记》对此已有谈及。
接着,又想着重写写大和通宝的笑话,但是沧州博物馆马思远的论文《沧州“铁钱块”成因考》也做过详细解释了。
既然这些事早都被人说过,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的工作人员大概率也看到过,那不改就真的是懒得改吧。
参考资料
1、沧州博物馆:《沧州铁狮与旧城》,科学出版社2008年。
2、刘森:《中国铁钱》,中华书局1996年。
3、王立成:《沧州旧州铁钱考》,《档案天地》2016年第6期。
4、马思远:《沧州“铁钱块”成因考》,《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第7期。
5、 刘小阳、刘立鑫:《北宋末沧州铁钱遗存考》《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