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
主题
89
帖子
129
积分
太和通宝 1443~1453 后黎朝仁宗黎邦基(又名黎基隆、黎濬,是越南后黎朝第三任君主,1442年至1459年在位,为黎太宗黎元龙之三子)太和年间(1443-1453年)铸,时值明正统与景泰间。此钱形体较薄,有大小数种。“大和通宝”四字楷书,直读,文笔含瘦金体意,潇洒自如,均光背无文,边廓修整。 黎仁宗在位期间使用的两个年号为“太和”与“延宁”。尽管历史书上记载的这一时期为太和,但钱文“太”还是被写成了“大”。这跟丁朝早期的太平钱币一样。 绝大多数太和钱的版别都是围绕一种标准体产生的变异,但差异有时并不明显。有时,两枚钱币并排放在一起比较时显得明显不同,但却找不到明显的特征。相反,在字的大小、位置和各种笔画的倾斜度等方面有许多微小的差异。可能是根据许多相似的母钱所铸造的。 除了主要版式外,还有一种版式和字的“禾”部居中,而其他大多数版别的“和”字在穿口下方均匀分布。另有阔缘的品种。主要可分为特大样、正样、小样、中禾类、阔缘类几类。太和通宝尚有薄小钱存世。这些薄小钱很可能是后世私铸币。 本人手上目前有两枚“太和通宝”,第一枚(如图1)个人判断为“四色锈”版别,依据有五: 1.首先从整体来看应为正样类,非特大,非中禾,非阔缘,非另类; 2.“大”字:适中,不算大不算长也不算短,且笔画中无明显挑; 3.“和”字,适中,不算长也不算短,非进和; 4.“通”字:“通”头笔画较为平和,无如“进和”版别中明显的笔画起伏; 5.“宝”字:无明显左足或右足长,也无狭窄或倾斜。 综上,个人认为第一枚应为“四色锈”版别。 第二枚(如图3)个人判断为“阔缘”版别,依据有三: 1.首先从整体来看应为阔缘类,且非中禾,因此范围缩小到阔缘类前两版; 2.其次看“大”字,明显非“点大”,且“大”字一横两端顿笔明显与“阔缘”版别中的相同,因此可大致确认为“阔缘”版别; 3.最后细对剩下的“和”“通”“宝”三字发现笔画上几乎均无二致。 综上,个人认为第二枚应为“阔缘”版别。 以上是本人对版的心路历程,不知对版的方法是否正确?判断是否有误?还请各位泉友大佬们不吝赐教,指点一二,感激不尽!
卡卡西: 不错
谢谢!
金榜题名: 好帖!
围观群众王某: 有几个
欣赏啦!
围观群众王某: 补一枚钢笔手
欣赏!
何安: 安南钱博大精深,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