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322 | 回复 0

    三国、两晋、南北朝及隋的钱币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徐浩然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9-25
    最后登录
    2021-04-10
    楼主 发表于2008-09-30 19:45:48

    三国至隋,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分裂、战争频仍的动乱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某些地区和某些时期,甚至倒退到以物易物的实物经济状态。这一时期铸币仍以五铢为主。但开始出现了年号钱,货币文字也由篆书向隶书过渡。                                                                                                              一、魏钱币:   东汉末,军阀混乱,民无宁日,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曹魏初年以布帛交易。经过厉行屯田,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社会经济才得以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于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复铸行五铢钱,其形状仿东汉五铢。但曹魏五铢很难辨认。
     二、蜀钱币
     刘备据四川,于公元221年自称汉皇帝,建立蜀国。蜀汉经济基础薄弱,且连年战争,开支浩大,加上币材紧缺,不得不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所铸行的多是大面值钱币。
     直百五铢
     公元214年铸行,重四铢,当五铢钱一百。
     犍为五铢
     犍为是当时四川的一个商业中心,当地所铸钱背后有一“为”字。这是我国方孔圆钱中最早铸有地名的钱币。“犍为五铢”也是以一当百的五铢钱。这种钱币后来还逐渐减重,所以有大小,厚薄之分。.  蜀五铢  蜀汉所铸五铢钱文和钱径稍少,重约两公分许,有内外郭。
     铁直百五金 直百钱 小直百 太平百金 定平一百
      没有相应的社会物质基础作为后盾而铸行大面值减重钱币,必然会引起物价飞涨。这是蜀汉后主刘禅统治时期铸造的各种大面额减重钱币,造成经济混乱,民不聊生,加速了其政权的崩溃。
      三、吴钱币  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今南京)。孙吴的经济基础也很脆弱,实行通货膨胀政策,铸行大面额钱币,“钱既太贵,徒有虚名”。公元280年为晋所灭。
      大泉五百
     公元236年铸行,重十二铢,当五百个五铢钱,比王莽的大泉五十又大幅度减重。  大泉当千 大泉当二千 大泉当五千  钱币面额越铸越大,物价则越贵,人民深受其害,纷纷起来反对和抵制使用大钱。孙吴不得不于赤乌九年(公元246年)回收大钱。
      四、两晋、南北朝钱币(公元265——589年)
      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仍,是我国历史上大动乱的年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混乱、货币经济衰退的时期。这一时期货币制度混乱,铸币杂乱无章,在某些时期的某些地区,货币不能流通,以谷帛交易,倒退到自然经济的物物交换状态。
      这时期的钱币特点:一是在钱币上开始铸上年号;二是钱币每单位称“文”,每千文为“贯”。两晋没有铸钱币而沿用前代旧钱,实行通货紧缩。但旧钱有大有小,币制混乱,往往以谷帛代钱。
     小五铢:为沈充所铸,又称“沈郎钱”。
      汉兴钱:成汉主李寿于汉兴元年(公元338年)铸。是中国最早的年号钱。这种钱有横、直读两种,直读者钱文为篆书,横读者钱文为隶书。
      丰货钱:后赵石勒于公元319年铸,难于流通,一般交易仍用谷帛  (元嘉)四铢:南朝宋所铸钱币,因流通不畅,后改铸五铢钱。此钱钱文为“四铢”。
      孝建四铢:南朝宋孝武帝于孝建元年(公元454)铸行。其书体为薤叶书。钱面文为“孝建”,幕文为“四铢”。    永光二铢、景和二铢、孝建二铢:南朝宋钱币,公元465年铸。此时允许民间铸造,结果愈铸愈劣,一千钱垒起来还不到三寸高,入水不沉,随手破碎。有些特小者,称“鹅眼钱”。
      (肖齐)五铢:南朝齐武帝永明八年(公元490年)铸。史载其钱沿用汉制,钱文为“五铢”,难识别
      (肖梁)五铢: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铸。有内外郭而比同样有内外郭的蜀五铢大。钱文为“五铢”。
      “大样”五铢、“剪边”五铢:南朝梁武帝铸于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剪边五铢又称“五铢女钱”,无内外郭。  铁五铢:南朝梁武帝普通四年(公元523年),因铜钱私铸多而杂,古钱又剪凿过甚,前代留用的旧钱名目又多,于是尽废铜钱铸行铁钱。但铁钱又滥铸,结果急剧贬值,交易要用车载钱而难于论贯。
     “四柱”五铢、“二柱”五铢: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铸。所谓“四柱”,即钱面及背面均有两个星点。“二柱”即背面有两个星点。  (陈)五铢: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铸。  太货六铢: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铸。以一当五铢十个,后又改为一当一。钱文为篆书“太货六铢”对读。六字像人手叉腰,人称“叉腰哭天子”。此钱是六朝中最精美的一种。
      太和五铢:  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铸。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至此才进入货币经济。钱文“太和五铢”篆体,对读  永安五铢: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铸。目的是为了稳定币值,但没有达到目的,仅铸行了五个月。钱文“永安五铢”。少数幕有四出纹或穿上有一“土”字。
     “小样”永安五铢:北魏分为东、西魏。此为东魏孝静帝武定年间所铸。在此之前承用永安五铢,但绝大多数是私铸滥铸的劣钱,大小成色不一,名目繁多,后来收铸各地劣钱改铸此钱。不久又因私铸纷起而减重。
      常平五铢:北朝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铸。较重,制作亦精,币价颇高。但因政治腐败,横征暴敛,不久即被各式私铸钱所淹没。  (大统)五铢:北朝西魏文帝大统六年(公元540年)铸。形制仿永安五铢,阔边、五字直笔。右边近穿孔处有一横划为其特征。大统十二年铸的大统五铢形较小,是前者的减重形。大统五铢钱文:“五铢”。
     布泉:北朝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铸。每枚当五铢钱五枚。钱文“布泉”玉筋篆,笔法秀雅古朴。
     五行大布:北朝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47年)铸。一枚当布泉十枚,后来一再减重。钱文“五行大布”篆体。
      永通万国:北朝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铸。每枚当五行大布十枚当布泉百枚,合五铢钱五百文,即减重一百六十分之一。大利所在,私铸盛行。以上北周铸的几种钱币都很精美,篆法独具一格,铸造工艺为六朝之冠。但钱漂亮并不等于有价值,人民并不乐用,交易使用绢帛。:  五、隋钱币  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了隋朝,结束了东晋以来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政治上的统一在货币上的反映是对纷乱的南北朝钱币的统一。但这种统一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隋文帝实行通货紧缩政策,铸行标准五铢钱,叫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使币制稳定。隋炀帝反其道而行之,奢侈暴戾,穷兵黩武,使国库空虚,私铸也愈益泛滥,后期至剪铁●裁皮糊纸以为钱。隋五铢有些铜质色白,故又称“白钱五铢”。隋五铢轮郭肉好皆备,轮较宽阔,易辨认。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