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3104 | 回复 18

    [讨论] 桂守斋随笔系列——(二)日中观泉话端午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huo20061728
    正式会员
    好评
    2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3-01-16
    最后登录
    2024-06-28
    楼主 发表于2023-11-28 09:41:17

                                                                           桂守斋随笔系列——(二)日中观泉话端午

                                                                                                                                                     ——辣根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首《端午》是唐代文秀所作,今日正巧五月初五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又称龙舟节。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吃罢午饭,忽忆起年初自蓟州杨哥处觅得花钱数枚,其中两枚为清代五毒花钱。遂自匣中取出观赏把玩,与今日甚是应景。其中一枚“钟馗驱邪降幅·喜从天降·背五毒”,正面右侧绘一头戴管帽身着官服人物,手举托盘准备盛接一从天而降的喜蛛,取“喜从天降”之意,左侧楷书竖写“驱邪降幅”四字,背面围绕穿口分绘“五毒”。另一枚“钟馗驱邪降幅·钟馗·喜蛛·金蟾·背五毒”,正面右侧绘一头戴管帽身着官服颌下须髯人物,右手执笔指点一从天而降的喜蛛,脚下卧一三足金蟾,左侧楷书竖写“驱邪降幅”,背绘亦绘“五毒”。此两枚花钱文字、图案清晰,包浆温润可成一对。

    83,887d7547e297c3.jpg82,887d80f07880f7.jpg82,887d9249879431.jpg82,887d9249879431.jpg

                                                           (驱邪降幅背五毒,直径4.8mm,厚1.8mm)                                                                                                       (驱邪降幅背五毒,直径44.8mm,厚1.9mm)

            “端午”二字,最早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已有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对于“端午”起源目前各界众说纷纭,难成共识,概有以下五种说法:

            一是闻一多先生提出的祭龙说。他在抗战时期就对端午起源进行过详细的考证,相继出版《七十二》、《端午考》、《端节的历史教育》、《屈原问题》等多篇文章。他认为,端午至少在夏代就已出现,和华夏民族同样古老,始于远古先民对龙图腾崇拜的祭祀习俗。其文章中列出有关典籍记载一百零一条,从节日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龙有关,再讲到《说苑·奉使》和《国策·赵策》中所记吴越之民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从而推论出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随着近些年考古发掘的深入,在我国两广福建、江浙乃至安徽、江西、两湖等地,均出土过以几何印纹为饰的新石器时期陶器。据专家考证,这种印纹就是龙的图腾。

           二是黄石先生提出的夏至节气说。他的这一观点在1963年出版的《端午礼俗史》一书中首次提出。而后的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此基础又相继出版《端午始源又一说》(《文史知识》1983年5期)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等文章,对此说加以完善,并提出“端午”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首先南北朝梁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中并未提到五月初五吃粽子的节日风俗,而是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其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将龙舟竞渡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最后,在《岁时风物华纪丽》中对端午节有这样的记载:“日叶正阳,时当中夏”,对此,只有在夏至日时,太阳才可能符合“日正阳”的位置。“夏至节气说”在学术界得到较多人的支持,2006年12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研究员何星亮先生对“夏至说”再次加以补充完善。

           三是近代学者张心勤提出的恶月恶日说。他在《端午节非因屈原考》(刊载于《齐鲁学刊》1982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出,依据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端午”就是“端阳”,正值“日叶正阳”,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刻,同时也是阳气开始衰退的转折点,故五月五日被赋予恶的伦理意义。张先生通过列举《风俗通义》、《论衡》、《后汉书》等古籍中关于“不举五月子”(即不将五月所生的孩子抚养成人)的习俗,又联系到生于五月五日的孟尝君、胡广、王镇恶、宋徵宗等人都曾有过被嫌弃的记载,故推断出恶日是端午节的始源。

           四是蓄兰沐浴说。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汉代礼学名家戴德选编的《大戴礼记》而提出,这本著作是研究上古社会的珍贵资料。其中记载着古人五月采摘兰草,并盛行以兰草汤沐浴以除毒的习俗。此外在屈原的《九歌·云中君》和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也有相同的记载。这种习俗流传至唐宋时期,故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五是纪念名人说。此种说法在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其实并不难理解,百姓更愿意给“端午”这个小姑娘穿上浪漫而又富有人情味的“嫁衣”。但究竟纪念何人,却有着不同的说法。

           其中最普遍的当属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此说最早记录在南北朝时吴均编写的《续齐谐记》中,大意是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地的人就用竹筒装上米去祭奠他。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年间,长沙有个叫区回的人,白日在汨罗江畔看见个“人”,其自称是逝去的三闾大夫屈原,对他讲百姓祭祀的米很多都被江里蛟龙抢走。希望以后祭祀时改用楝树叶把米包裹,再用五彩丝捆上,蛟龙惧怕这两物,就不敢抢夺了。于是人们渐渐形成投粽于江的习俗。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6月10日,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重庆举行的纪念屈原诗歌朗诵会上,将“端午节”定为中国的“诗人节”,并提出将不久前殉国的女诗人秋瑾的纪念活动与诗人节合并举行,因此端午节也被赋予纪念爱国诗人秋瑾的含义。但后来由于战争原因,诗人节纪念活动渐趋式微。

           其次是纪念介子推。东汉蔡邕的琴曲专著《琴操》中记载,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流亡在外十九年,在艰难时大臣介子推曾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回国称君,封赏功臣,惟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甚为怨恨,背着老母亲跑到绵山隐居起来。重耳事后悔悟,亲自到绵山寻访,但介子推拒不出山。重耳无奈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他出山。谁知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竟抱着大树和母亲被活活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改绵山为“介山”,在山上修建祠堂,并把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这一天不得生火,只能吃寒食。粽子作为寒食的一种,五月五日食粽子的习俗便慢慢流传了下来。但这种说法有个明显的错误,众所周知寒食节并非五月初五,而是在清明节的前两日。可见,此说法多半是个美丽的传说。

           还有说是为纪念越王勾践。勾践历经卧薪尝胆,最后打败吴国,成为春秋霸主之一。他首创以划龙舟的方式来操练水军,在江上数艘龙舟奋力向前,士兵们一边划桨,一边作战。因此,后世将端午节龙舟竞渡与纪念勾践联系起来。另有一说是为纪念同时代的伍子胥。相传伍子胥在吴王阖闾的帮助下掘墓鞭尸楚平王,报了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夫差继位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谏言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听信吴国奸臣谗言,下令赐死伍子胥,伍子胥死前对周围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城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吴国的覆灭”。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人将其尸体装入皮革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忠诚良相便有了“端午”的习俗。此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仅凭某个活动就妄下结论,难免管中窥豹。

           还有一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其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哭号。于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其父尸身。县府听闻此事,令度尚为之立碑,令当时的大书法家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在官方的大力宣传推崇下,民间就此有了五月五日纪念孝女曹娥一说。值得庆幸的是,著名的书法名作《孝女曹娥碑》仍流传至今。

           最后关于端午与名人,还有一则有趣的传说。相传,唐朝末期黄巢领导农民起义。当时陆河人的祖先居住在外省,由于官府的欺骗宣传,百姓认为黄巢和起义军凶暴残忍,都非常害怕他们。听闻起义军很快攻打过来,于是纷纷外逃。在五月初五逃难的路上,一位妇女背着一年纪较大的男孩,手里拉着一个年纪较小的男孩,此时恰好遇见乔装探查敌情的黄巢,黄巢疑惑便问她:“你为什么大的孩子背,而小的孩子拉着?”这位妇女回道:“背的是我的侄儿,拉的是我的儿子。一旦黄巢攻打过来,我就放弃自己的小孩,背着侄儿快速逃走。我的侄儿已没了父母,若是被杀,他家就绝后了。我儿子若被杀,我还年轻可以再生。”黄巢被她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对她说:“你不用怕,也不用逃,回去在自家的门楣上插上艾草,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侵扰你们。”这位妇女回家后照做,起义军果然没有侵犯。自此,人们每年五月初五这天都在门楣上插艾草,以示纪念“走黄巢保平安”。千百年后,陆河人的祖先迁到陆河,这种风俗也随之流传开来。

           时至今日,“端午”已成为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纪念伟人、欢庆娱乐等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要想把“端午”的起源说清,还需要我们现代人继续深入探索考究。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追根溯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么传承好、弘扬好。回想2005年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江陵端午祭”获批“非遗”时,无数民众“醋味”十足的场景,确实给我们国家和个人提了个“醒”。在这之后虽然我国于2009年申请“中国端午节”获批,但也凸显出我们在这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重视、继承、弘扬远远不足。如何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弘扬,而不是将其打扮成发财致富的“小姑娘”,才是我们应该深思和反省的。

           “非遗”变成了“摇钱树”,而没有在民众心中扎下根,这无疑是悲哀的!

                                                                                                                                                                                                                                                                  写于乙未端午日中

                                                                                                                                                                                                                                                                                    在雍阳     

      (文中有任何不妥、错漏之处望各位同好、老师不吝赐教)

    一线货王xingmu 觉得赞
    1条评分 ,红包+200.00
    园地网络客服 红包 +200.00 优秀文章 2023-12-12 14:12:24
    — 此帖于 2023-11-28 09:48:43 被 huo20061728 编辑过 —
    2023-11-27 转正
    离线 使徒行者
    正式会员
    好评
    6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12-13
    最后登录
    2024-06-28
    1楼 发表于2023-11-28 11:33:34

    好文,支持下

    2022-03-13 转正
    离线 一线货王
    实名认证
    好评
    3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2-07-17
    最后登录
    2024-06-29
    2楼 发表于2023-11-29 15:05:16

    学习

    离线 xingmu
    实名认证
    好评
    8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10-28
    最后登录
    2024-06-29
    3楼 发表于2023-11-29 16:35:17

    好文

    身份已验证: 李春 浙江兰溪

    离线 咸丰往事
    标准店主..
    好评
    14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10-24
    最后登录
    2024-06-28
    4楼 发表于2023-11-29 17:15:06

    好文

    园地商城店铺: http://shop.chcoin.com/264655

    离线 前山泉社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2-11-05
    最后登录
    2024-06-28
    5楼 发表于2023-11-29 17:35:02

    后两图一样,是否失一图?

    离线 huo20061728
    正式会员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3-01-16
    最后登录
    2024-06-28
    6楼 发表于2023-11-29 20:30:07
    前山泉社: 后两图一样,是否失一图?

    嗯呐,发现的时候已经改不了了

    2023-11-27 转正
    实名认证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4-30
    最后登录
    2024-06-28
    7楼 发表于2023-11-29 22:22:17

    楼主把字放大点不行吗?照顾一下岁数大的泉友

    身份已验证:于志巍  辽宁丹东

    离线 huo20061728
    正式会员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3-01-16
    最后登录
    2024-06-28
    8楼 发表于2023-11-30 09:13:10
    大布黄千泉: 楼主把字放大点不行吗?照顾一下岁数大的泉友

    2023-11-27 转正
    离线 huo20061728
    正式会员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3-01-16
    最后登录
    2024-06-28
    9楼 发表于2023-11-30 09:14:13
    huo20061728:

    还在学习,还没不太明白咋操作

    2023-11-27 转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