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方孔绝唱——民国纲目名誉品:民国通宝】
1915年12月23日,云南方面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云南地方军事势力准备通过武装战争和运动护卫飘摇中的共和国体,史称“护国运动”或“护国战争”。12月25日,“护国运动”正式开始。逃亡日本的孙中山先生率其“中华革命党”和梁启超先生的“进步党”等民主宪政组织同时派人前往云南策划武装起义反袁护国。25日当天,云南都督蔡锷将军联名李烈钧、唐继尧等在昆明通电全国反对帝制并对外宣布云南省独立,成立了云南都督府。在军事上组成“护国军”旨为讨伐称帝的袁世凯。随后,广东、四川和浙江等各省也相继宣布独立脱离民国中央政府。
【都督府铸币】
云南都督府1915年在会泽县设立铸局,翻砂铸造“民国通宝”辅币,有背东川小平和当十两种。民国通宝背东川小平钱径约1.8cm,俗称“猫屎钱”。当十钱径约2.7-2.8cm,有大字版[普通版]与小字版[是否为军饷属性,待考]。
【钱文特点】民字第一笔与第三笔、国字第一笔与第二笔起笔处不相连接,寓意“国民开口”,有了说话的权力,思想解放,鲜明抵制袁世凯复辟的封建帝制。
【发行背景】
由于同时期华夏大地铸币基本进入了机制币时代,唯有这种翻砂铸造铜钱公然标新立异,有其特殊原因和政治背景。
一、在全国反清反袁的浪潮推动下,过去的常规禁令已宣告无效,失去约束力。
二、云南是辛亥革命的发起地之一,又是护国起义的倡导省,军费亟待自行增筹。
三、时间紧,机制币模具刻制时间不足,唯有临时采用传统的翻砂铸币方法。加上东川有丰富的铜产与矿工,府属的会泽县城东门外,又有老炼局、新炼局之设,不仅有铜钱的冶铸设施,且有较多的熟练工人,支援光复中华,是驾轻就熟,心甘情愿,水到渠成。
四、将“东川”二字直接铸造其上,标明护国运动的发起地“东川”,以示革命的火种源头,同时更重要的是东川乃云南王唐继尧的出生地,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因此,民国通宝铜币是一件难得的革命历史文物,证明东川的采冶工人对辛亥革命和护国起义作出了有力的贡献,该品种也成为了华夏两千多年的翻砂铸币绝唱。
【纲目意义——华夏方孔绝唱】
公元前221年,战国最后一个大国——齐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中原,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了文字、量度、重量和货币,铸造发行了第一枚方孔钱币——“半两”钱,这种天圆地方的制币行制一直为后朝所延续。
公元1915年(民国四年),东川矿业公司在东川试铸“民国通宝”,背“东川”小平铜钱,钱径约1.8cm,重约1.8克,俗称“猫屎钱”或“毛毛钱”。
随着民国的币值改革推行,其他地区的制钱很快便被铜元取代,此后在中原大地上再未铸行过方孔钱币,云南东川所铸“民国通宝”铜钱由此成为中原大地上最后一枚由官方铸造发行的方孔钱币。
以下摘至《会泽县志》:
当前铸造时间很多网络文章及评级公司标注:1912—1916或者1912—1949,实则1915—1916,具体1916年几月停铸待考,结论依据来自《云南通志》摘录。
【东川历史贡献】
云南曲靖东川境内铜矿储量丰富,铜文化历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年的产铜历史,素有“天南铜都”之称,铜矿中伴生金、银、钴、锗、镉等多种稀有金属,此外还有铁、磷、铝、锌、石膏、硫磺等矿。东川铜矿采冶历史悠久,根据中外考古学家的考证证实: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和四川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大量精美的青铜器中,其铸造原料,就有部分来自东川地区,享有“镇国之宝”美誉的司母戊大方鼎,同样也是由东川之铜铸成。
史料记载,清乾隆至咸丰年间年产粗铜就已达8125吨,有矿工十余万人,产业大军远远超出今天的规模。同时,东川铜是清朝时期铸币造器的最重要的原料来源之一,清朝钱币有百分之七十铜料产自东川。
【研究价值——填补纲目研究空白】
民国制钱存世稀少,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色时期,对民国方孔进行了大清缴销毁,基本殆尽。加上铸造史料缺失,多个泉谱未有记载,前期民国纲目制钱研究滞后,实为华夏纲目制钱的遗憾。但该时期的制钱在华夏铸币史上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品种。很多未解之谜有待大家一起解开,版别细化后,若干版别面世统计仅有数十枚,个别版别是个位数,需更多的泉友一起参与研究保护。
【民国通宝评级数量参考】(与热门雍正通宝对比,民国通宝总计:761 雍正通宝总计:184969)
【民国通宝背东川版别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