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钱与外贸
在中国,无论南汉百姓,还是与南汉有贸易往来的商人,都不喜欢铅钱。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中国以外的一些国家,铅钱不仅备受欢迎,甚至还引来当地人的大规模仿制。
南汉统治下的岭南地区,在唐朝即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印度,乃至波斯、阿拉伯、非洲的一些地方建立了商贸往来。韩愈被贬官到广东东部的潮州时,就发现“外国之货,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广州作为岭南对外贸易的中心,更是当时东方首屈一指的大港。
唐末变乱中,黄巢攻陷广州,使这座城市遭到极大破坏。古代阿拉伯人所著《中国印度见闻录》中说,在广州“仅寄居城中经商的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火教徒,就总共有十二万人被他杀害了。”刘谦的父亲、刘隐和刘䶮的祖父刘安仁原籍河南上蔡,因为经商需要,才到的岭南,所以南汉统治者对于商业活动绝不陌生,他们控制岭南后,使这里的商业活动逐步得到恢复。
南汉当时主要的贸易伙伴是东南亚各国,那里的奇珍异宝源源不断地被商人销往岭南,以至有“犀象、珠玉、翠玳、果布之富甲于天下”的盛况。以往限于史料有限,我们对南汉外贸的细节知之甚少,直至1997年一艘沉船在印尼雅加达附近的印坦油田海域被发现。它长约30米,宽约10米,被命名为“印坦沉船”。英国学者杜希德、思鉴整理出水文物后推测,该船沉没于920—960年。
从造船技术、失事位置等方面分析,该沉船当属于苏门答腊岛上兴起的强国三佛齐。船上载有大量货物,包括中国的铜镜、瓷器,东南亚的青铜佛像、青铜镜,中东的玻璃、香料、象牙等,以及南汉货币——97枚银锭(有的刻着“桂阳监”铭文,说明来自南汉辖地)和145枚乾亨重宝铅钱。
2003年,还是在印尼海域,又发现了“井里坟沉船”,该船上的货物更加丰富,甚至有一吨采自阿富汗或缅甸的青金石原料。在这艘沉船上发现的南汉乾亨重宝等铅钱超过了7000枚。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极少发现的开平元宝铅钱,在印尼巨港(位于苏门答腊岛东部)常有出土。这可能是当初三佛齐等古国,为方便交易而仿铸的南汉钱币。如果确实如此,那一方面说明开平元宝铅钱曾被刘隐较大规模地铸造,并将之用于外贸;另一方面可见南汉铅钱在9世纪的东南亚地区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度。

同样是东南亚国家,越南在货币方面也深受南汉影响。越南古称“安南”,在唐朝属交州(后改为安南都护府)管辖;唐朝灭亡后,名义上成为南汉领地。938年,安南军阀吴权在白藤江一战中击败南汉,自立为王,带安南走上独立建国之路。由于这种地缘和历史上的关联,包括唐朝开元通宝,南汉乾亨重宝铅钱、开元通宝铅钱,以及后来的北宋钱币等,都曾在安南境内广泛流通。
按照汤国彦等人《越南历史货币》的研究,安南陈朝在与元朝战争后,铜源不足,为能尽快恢复经济,于1323年开始铸行铅钱。广西梧州市钱币协会会长余天佑认为,“越南从中国的铅钱学到的东西不比铜钱少,而且创造性地铸行了锌钱,使东方钱币文化增添了一朵奇葩”。

南汉铅钱的铸行时间虽然只有短短数十年,但作为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特殊尝试,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教训。尤其随着南汉广泛的对外贸易,还影响到了东南亚地区。当然有一点不可否认,南汉统治者大规模铸行廉价、质次的铅钱,是对当时岭南百姓的一次残酷掠夺。
参考资料
1、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983年。
2、陈欣:《南汉国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
3、汤国彦等:《越南历史货币》,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
4、罗伯昭:《南汉钱史》,《泉币》1941年第5期。
5、王荫嘉:《南汉乾亨钱》,《泉币》1942年第14期。
6、王贵枕、王大文:《刘隐和南汉铸行钱币考略》,见于叶其峰主编《文物鉴定与研究》,文物出版社2002年。
7、张荣军:《广东南汉铅钱铸造原因探究》,《岭南文史》2019年第3期。
8、张浩:《南汉国的海外贸易》,《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9、耿元骊:《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沿海五城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10、余天佑:《略论中国铅钱对越南古代铅锌钱的影响》,《广西金融研究》2006年第z1期。
11、李庆新:《海洋贸易、货币流通与经济社会变迁——东亚海域沉船发现古代货币及相关问题思考》,蔡洁华、甯驭主编:《四海之间:普塔克教授荣休纪念文集》(Zwischen den Meeren / Between the Seas),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