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老对“样”的认识有独到之处。
可我们内地一向都认为:钱局(包括地方)每铸一批币后,挑出一些略厚、大、精美的“头炉”币,修正轮、穿和去流铜,呈交工部检验质、量,此类称为“呈验样”。
故大都人都认为:同版币“母”精于“样”,“样”精于“头炉”,“头炉”精于流通币。
所以常有“不到母是样”或“不是样是头炉”之说。
内地的各种工具书上,一般也是“雕母”拓最精、细,“母”次之,最后才是“样”、流通币。
当然,这“样”一非铸币前的“呈样”,二非“试铸样”,三非“部颁样”。这类“样币”很难撑握尺度,人们很难区别“样”和“精美的头炉币”。然连“头炉”都达不到,称这类“样”就强牵了。
实属乱话,不必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