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聊得来的几个朋友,建了个群,有了新收获,或是出了某个事件话题都会发上来,而从近期开始,也不算近期吧,去年开始,大家发的收货图越来越少,大家说的最多的对话,
“哎,已经2个月没收货了。”
“你那算啥,我都快4个月没收货了!”
听后莞尔一笑,但细细琢磨下,诶?自己也2个月没收货了,上一个收货还是过年时候攒钱买了个跑马。以前啊,每周不收个快递都难受,现在2个月为啥没个感觉,我就琢磨起来。
后来想来想去,总结出两个原因,一个是市场的原因,另一个就是我们收藏阶段变了。

1.先说市场,市场从去年或是更早,出现各种“现象级”的场面,普通的钱拍出天价,而名誉钱币更是天价加天价,以前我们还争论过品种派和品相派,一个美锈开元拍500元,都认为疯了是泡沫。现在已经听不到争论了,因为美锈开元已经1000了。

美品天价,普品不涨,这就导致我们一帮小玩家出现了一个窘境,好的东西买不起,差的东西看不上,这种大环境下面,群里几个人也就分成了几个流派。
A君子是坚决不做舔狗,钱币了不起是吧,好,我去玩股市。别人玩股市能赚个房子,他一进去三年两头熔断,最近A君在群里越来越沉默。
B君是个老玩家,玩了十几年都会有自己的坚持或是,他的坚持就是买币只看性价比,价格合适有瑕疵也能接受。所以近期他入了好几枚,但都是那种十年也没咋涨的品种。
C君算半个品相派,为啥算半个,钱不够,他不疯狂去追动高端的美锈美字口,而是去追低档一些的美锈美字口,迪丽热巴娶不起,那就取个迪丽凉巴。
我不太赞同他们的玩法,所有就有了下面一个观点,我们应不应该有个收藏阶段。

2.我始终坚持一个想法,“一日为掉丝,终生是掉丝”。就是作为一个玩家,普通的玩家要有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不断的往上爬,去触摸更高级的钱币,每年买的钱币对比去年要有一个更新,不能今年买的和几年前买的是同一个级别,我管这个叫《龙头论》,玩一个系列或是一个年号,最后手里得有一个龙头钱币。
喜欢莽钱,那就集中火力干一枚契刀,下一个目标定成一刀。

喜欢南北朝,那就集中火力干一枚丰货,下一个目标定成太清。

喜欢明钱,那就先干一枚弘光凤,下一个目标定成天启京镇密。

喜欢咸丰,那就先干一个苏五十,下一个目标定成苏三十。

喜欢银元,那就先干一枚宣三,下一个目标定成造总。

不过这也有个缺点,就是买一枚需要攒半年甚至更久,在这个攒钱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诱惑,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把资金用掉。
其实仔细翻找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小龙头钱币,并没有涨多少,因为存世量少没办法炒上去,那其实我们就还有机会。

这是我这个年纪这个阶段的思考想法,不知道会不会被现实抽打,也不知道会不会再改变,且听风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