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昭和泉谱金代钱谱所载中的5版,写这篇帖子的主要想法呢,是想按照自己的辨版的方说一说如何快速区分它们之间的版别变化。纯属于个人看法,交流探讨。不对之处还请泉友斧正。
第一类为正字共3版:正字圆珠点、正字纤字(昂大),正字背削郭、
第二类为背铭文样共2版:背上申样、背下申样。
(下图)第一类3版依次序:圆珠点、背削郭、纤字(昂大)、

一,圆珠点:
个人看版总喜欢用它作为这几版的基准。特点一:最直观的特点是宝字尔部左点非常的圆(很多泉友说圆珠点是看定的起笔,可我不这么认为。咱们先往后继续说第二个特点,具体圆点到底看哪个,文后相信应该能达成共识)。特点二:宝字的宝盖头平上穿线。
二,背削郭:
特点一:宝字尔部左点不在那么圆,橄榄的的形状,你无法第一眼去确定它是个正圆形。特点二:宝字的宝盖头轻微的高于上穿线。特点三:背削郭嘛,那背郭比较的细,且外四边有被刻意冷加工切的整整齐齐,直上直下的感觉。
三,纤字(昂大):
宝字尔部左点已经变顿笔了,和圆没有了一点关系,特点一:宝字的宝盖头也明显高于上穿线,大字相对于上穿线已经昂的厉害。特点二:通字走之第一笔尖锐犀利。字体纤细,穿郭规整。我认为最为精致的版本,只看后背的情况下,有时容易和背削郭搞混。
(下图)第二类为背铭文样共2版:
背上申样、背下申样。因此两版的文字及铸造特征与背上申和背下申版极为相似,所以得此命名。但具体是相似,还是本身就是上下申的光背版,这个本人不明,还请资深泉友讲解补充,这里不再探讨出处,只讨论分辨区别。

一,该2版本与上面正字3版的主要区别如下:
1.大字捺笔粗壮,且折笔处好像被上穿线切割一般,没有了正字版大字末笔的飘逸感。
2.宝字的尔部右点,像是流鼻涕一样下垂且低于尔部,甚至低过了贝部的横笔。
3.通字甬部俯,进。通头相对于正字版要低矮,一种很猥琐的感觉,长期过手观察会很明显。
4.背面穿口直观视觉上要大于正面穿口。
二,该2版本主要区别如下:
1.背上申样:通头折笔处背直切没有了后脑勺的感觉,头部右边不超过用部右边竖笔,宝盖头微微高于上穿线,宝足最后一笔顿笔内扣。
2.背下申样:宝盖头横笔纤细且略低于上穿线,宝足为长短足,水滴状离足宝。最重要的特点:背肥郭!!
3.背上酉于两者的面文区别在于:背上酉的尔部右点很小,很短。
(下图)综合以上5版的特点,个人对它们最快速的区分就是看宝字。第一,尔左点正圆且宝盖头平上穿线的就是圆珠点。第二,无法确定宝尔左点是否正圆且宝盖头微高于上穿线的基本确定为背削郭,同时严谨再反过来看一下背郭。第三,宝尔左点为正常比划,且宝字宝盖明显高于上穿线,大字昂起远离内穿线的就是纤字(昂大)。进甬低矮通头感觉的,按照上面两点区别上申样和下申样,或者是背上酉。基本上依靠面文就完全可以区分出来。说到这里,开文所争议的圆珠点问题应该达成共识了吧?

说到这里,想起个事儿。快速认版我觉得未必是一个好事儿。前两年抖音听某刚老师讲文政阔和。总想着是不是能在文政里捡个漏儿。皇天不负苦心人呢,还终于捡了一个盒子的。根据一眼分辨法确认无疑火速付款,到手后还稀罕了好几天。后来晒图时候群友说你这个文政阔和怎么和别人的不一样,人家的宝字是站着的,你这个两腿劈叉的。。。。仔细一看还真是。然后砸了盒子送到园地从新评级看看。这是第一次被盒子漏了我一下。03标识就回来。问了问负责评级的何女士,原因结果是:宝字的腿部早就烂啦!!这两条健美劈叉腿。。。是冷焊后弄哒!!所以说这一眼辨版法也不是啥好事儿,起码不严谨。把图晒出来吧,主要目的还是告诉泉友,时间够的话还是尽量多看看每个细节,看的快也没啥可炫耀的,代价就是吃药和被漏儿几率增加。不过后来还好,砸了盒子后卖了,还赚了150块钱。心里不好受了一阵子,第一次干这事儿。不过后来我释怀了,某拍堂居然偶遇它了,毕竟这个一字马劈叉腿很有代表性。原来买走的人有路子,又入成85分的了,哈哈。这个评级公司别喷我就行,知错就改。喷我的话我这真材实料可是很多,,一箩筐等着回敬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