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1 转到
    查看 197409 | 回复 108

    [欣赏] 半两的十一种玩法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实名认证
    好评
    33
    差评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9-01-23
    最后登录
    2024-05-06
    楼主 发表于2023-01-08 07:16:09
    — (佬藏) 设置高亮操作 (2023-01-11 10:23:08) —

    前段时间在园地看到前辈有关货泉收藏思路的文章,引发了深刻共鸣。五铢、货泉、大泉五十、半两等这类铸造时间跨度大、铸造流通地域广泛、铸造量极大的高古钱币,其版式变化可谓浩如烟海,可玩性很高。其中半两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品种,借此机会,浅显归纳了下半两的十一种玩法,仅供娱乐,博您一笑。

     

    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36年)起,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铸五铢钱,半两钱正式罢废,半两钱有明确史料记载的铸造时间跨度约218年。但目前泉界主流观点认为,战国半两铸行时期要远远早于秦惠文王,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厉公(前470年),即铸行时间总计350年左右。具体的铸行时间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并不影响半两铸行时间跨度之大。纵观整个中国货币史,如此“长寿”的钱币品种屈指可数。

     

    早期战国半两铸造流通主要在西北秦地。在两广、湘赣地区也出现过一定数量的战国半两,均为风格相对规整的晚期战国半两,应为秦统一过程中的产物。但这足以证明在秦统一前,半两就已经在除秦地以外的其他地区有所流通了。秦统一后直到五铢取代半两,半两一直作为大一统政权的标准货币通行天下,流通范围广泛。

     

    较长的时间跨度和广泛的流通范围决定了半两的铸造量极大,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半两形制版别的丰富。先秦半两的标准不一、秦汉之交动荡导致的币制混乱、汉初官民同铸、从战国就开始出现的民间私铸……

     

    如此变化莫测的半两,应该怎么玩呢?以下玩法归纳纯属娱乐,博您一笑。

    1条评分 ,红包+300.00
    园地网络客服 红包 +300.00 优秀文章 2023-01-31 13:39:47
    实名认证
    好评
    3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9-01-23
    最后登录
    2024-05-06
    1楼 发表于2023-01-08 08:06:36

    一、玩字风——半两的灵魂

     

    钱币收藏的风向标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无论是品相时代还是品种时代,好字风的半两始终是藏家追求之物。所谓字风,通俗讲就是文字风格。玩半两,无非就是半两二字的变幻莫测。然而字风,恰恰赋予这二字灵魂。字风是一个抽象的定义,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见仁见智。好字风的半两包括但不限于早期飘逸俊洒的大篆半两,中晚期,甚至有些四铢半两,字风一样飘逸俊洒,不失为一种独特的风格。

    实名认证
    好评
    3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9-01-23
    最后登录
    2024-05-06
    2楼 发表于2023-01-08 08:07:01

    好风格的半两给人最直观的体会就是视觉上的强大张力。我们永远无法预测这半两二字的任何一个笔画会落到哪里,也无法预测其起承转合如何连接。这种随机性,自由性带来的抽象的视觉体验是半两独有的魅力。


    1.1(1).jpg
    实名认证
    好评
    3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9-01-23
    最后登录
    2024-05-06
    3楼 发表于2023-01-08 08:10:12

    大多数钱币中,大字版一般要比小字版更受欢迎,价格也更高。文字越大,占据钱体表面的比例越大,视觉上就更加丰满充盈。同样,好字风半两大多数字体较大,文字占比甚至高于一些四字钱币四个字所占的比例,其视觉冲击力不言而喻。

    1.3(1).jpg

    不同文字风格的半两,代表着一个时期、一个地域的独特铸造方式、铸造风格。字风更多的是用来形容先秦钱币。各种刀、布、圜钱等,同样有着飘逸的字风。也许每一个先秦玩家,对字风都没有抵抗力。

    1.2.jpg

    — 此帖于 2023-01-08 08:11:43 被 战国半两12138 编辑过 —
    实名认证
    好评
    3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9-01-23
    最后登录
    2024-05-06
    4楼 发表于2023-01-08 08:12:47

    二、玩爆挺——暴力美学

    字风飘逸的钱币在先秦系列里有很多,但能达到如此高爆的除半两外却寥寥无几。大爆字半两时期较早期大篆半两晚,数量也相对较多,版式相对固定。大爆字半两,顾名思义,大字爆字,虽然没有明确的版别划分,但从文字布局、文字粗细等方面,依然可以划分出很多版别。

    2.2.jpg

    字风飘逸半两是视觉的张力,而大爆字半两则是视觉的冲击力。当文字的厚度超过钱体的厚度,字口就呈现“拔地而起”的状态,宛若秦长城一般盘踞在华夏大地,威武雄壮,气势恢宏。不到长城非好汉。大爆字半两也是一样,图片和视频往往很难将其描绘,唯有身体力行的肌肤接触,方能触摸到这来自两千年前的震撼。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人的赳赳风骨在这半两的长城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两千年如一日地拱卫这片土地。

    2.1.jpg

    一枚这样的半两拿在手上,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枚钱币带来的视觉体验,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盛宴。指间流过的不止有时间,还有跨越千年的铮铮铁骨。

    实名认证
    好评
    3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9-01-23
    最后登录
    2024-05-06
    5楼 发表于2023-01-08 08:14:01

    三、玩工艺——方孔钱进化史

    众所周知,半两是圆形方孔钱的开端之作,纲目中的纲目。半两钱铸造工艺的沿革,可以称得上半部钱币铸造工艺发展史。从先秦经典的分流直范式铸造,到汉初叠范铸造;从泥范手书到铜范精铸,半两基本覆盖了范铸法的各种工艺,五铢和莽钱,继承半两的衣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同样灿烂的货币文化。

     

    半两的文字是铸造工艺的最直观的体现。同样是先秦半两,粗字粗犷浑厚,细字锋芒毕露;同样是大字爆字半两,有字口平齐,字口上部处于同一平面,呈水平状态的,有字体圆润,文字间隐起,高低错落的……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不可谓不丰富。

     

    同样是半两钱,大直径的能达到40毫米以上,直径最小的豆半两只有6毫米左右;大重量的甚至过百克,小重量的榆荚半两却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从简单的数据上看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中铸造工艺的无限变化了。一枚半两甚至可以放进另一枚半两的内穿中还绰绰有余,不失为一种独特的乐趣。

    3.0.jpg

    合范是其中一种经典的铸造工艺,早期的大篆合范半两更是飘逸俊洒之典范,现在几乎已经绝迹,我甚至不敢奢求能够拥有一枚,能一睹真容已经是三生有幸。能收获到几枚普通合范,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3.2.jpg

    同样,半两的浇注口也是十分值得玩味的。半两的浇注口的数量、位置直接反映着半两的铸造时期、铸造工艺、铸造时的位置等。看似粗糙的浇注口,实际携带着广泛而清晰的信息,具有独特的趣味性。

    3.1.jpg

    目前很多半两高仿品的破绽,往往都出在工艺上。每一类半两都有其独到的铸造工艺。在这样一个冶炼技术、铸造技术逐渐成熟、突破的历史时期,铸造工艺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对其他时期要快很多,即使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铸造工艺也迥然不同。没有一个通用的模板可以参考。这也是半两玩工艺的乐趣所在。

    实名认证
    好评
    3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9-01-23
    最后登录
    2024-05-06
    6楼 发表于2023-01-08 08:15:17

    四、玩锈色——谁还不是个好色之徒呢

     

    说到玩锈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各种经典:邯郸的大观、灵石的布、西溪的明钱、武威的顺治、绵阳的北周、南京的水表金……赤橙黄绿青蓝紫,是自然与人文的宝贵财富。半两的美锈,同样也丰富多彩。这一点与开元相似,流通范围广,各种锈色非常丰富。一些经典锈色的半两,甚至不输网红名坑的美锈历代。

     

    同时,随着秦统一六国,半两的流通范围逐渐从秦地扩展到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不同锈色的半两,是秦统一的历史见证。

     

    早期战国半两多出于陕西、甘肃,又以甘肃半两最为震撼。由于气候原因,甘肃半两一般骨子硬朗,锈色干净利索。甘肃原铜光半两不必多说,具体会在下一个部分展开。蓝锈半两多出于甘肃,甘肃蓝锈不像邯郸大观那样浓墨重彩,普遍带铜光底,相对清新淡雅,别有一番风味。另甘肃有罐装绿绣半两,绿得纯粹。甘肃半两是风格与锈色的完美结合。

    4.1.jpg

    陕西半两相对甘肃半两,锈色更加浓厚,色彩也更加丰富,也有很多难得佳品。其中以蓝绿锈最多。锈色深浅由于保存地点、保存方式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变化,不能一概而论。和甘肃半两一样,风格与锈色俱全。

    4.2.jpg

    辉县半两也是经典款。红蓝相间的锈色自带高级感。其中依然不乏早期厚重、风格豪放品。相较扎眼的陕甘蓝绿绣,辉县半两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不是如此震撼,但细细玩味,这种独特的皮壳自有其独到的韵味。

    4.3.jpg

    桂林半两应该算得上美锈半两中的网红了。桂林独特的气候条件创造了类似绵阳北周钱的结晶蓝绿绣。但同样因为潮湿,导致很多桂林半两边道锈蚀,有得有失。有趣的是,桂林半两一般文字相对规整,多见晚期固定版,几乎没有合范、大篆等具有早期特征的半两,也没有标准秦统一小篆半两。可见其为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前的产物。同时,桂林半两中的很多版式在陕甘地区有较大数量,很有可能是由秦地携带到广西地区,而非在当地铸造。且广西地区半两一般批量出现,很少有零星出现,综合各方面因素,广西半两很有可能是随军携带之物。不妨畅想一下,统一六国过程中,这批半两随军被带到广西,见证了秦王扫六合的金戈铁马,并在此长眠了漫长岁月,最终得以重见天日,成为一类经典。湖南、江西的水坑半两也有类似的特征,文字相对规整且固定版多,时期与桂林半两应比较接近。

     

    半两的锈色丰富多彩,其他经典的锈色就不一一赘述了。但由于总量往往并不多,所以远没有其他历代钱币经典锈色名声那么响亮,但仍然可以作为一类美锈专题,具有独特的色彩和历史意义。

    实名认证
    好评
    3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9-01-23
    最后登录
    2024-05-06
    7楼 发表于2023-01-08 08:16:48

    五、玩铜光——赤裸诱惑

    如果说美锈半两身着华服,那么铜光半两就是赤裸的肌肤诱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更喜欢不穿衣服的。之所以从玩锈色中单独列一段,是因为我对铜光半两毫无抵抗力。且不说铜光半两钱币本身,我曾有幸去过一次铜光半两产地——甘肃天水,都有一种朝圣的隆重感。

     

    铜光与美锈的不同点在于,铜光半两几乎没有锈,所以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为美锈,只能称之为状态。铜光的魅力在于,这枚半两两千年前是什么样,两千年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种一眼千年的独特体验,只有铜光能够带来。同理,原铜光的其他先秦,也令人神魂颠倒。奈何囊中羞涩,只能偶尔求购一两个过过瘾。然而,与其他先秦不同的是,天水铜光半两更加温润,有一种肌肤的触感。这也许和半两独特的铜质有关,具体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5.1.jpg

    钱币圈有一句网红文案:“人易老,情难存,古币流光岁月深”。铜光半两恰恰可以完美诠释这句话。跨越千年,海枯石烂,像我们这种暂时的拥有者换了一拨又一拨,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半两依然闪烁着浑厚的铜光,即使过去两千多年,铜光也一刻也未曾黯淡。

    5.2.jpg

    如果我们能够有幸拥有一枚铜光半两,一定要倍加珍惜,铜光半两所要求的苛刻保存条件导致其数量有限,我个人认为,不仅不需要盘玩,甚至要避免过多触摸。铜光+爆字/飘逸=精神高潮,在铜光半两傲人的双峰、细腻如少女肌肤般的触感面前,我不敢说不去触摸,毕竟这样的赤裸窈窕,没有足够的定力是忍不住要亲密接触的。但一定要懂得怜香惜玉,做好安全措施,比如保持手上干燥,避免某些体液的接触,或者戴好手套,完事之后也要做好善后工作,稳妥收纳。这和某些事情是一个道理。对于把铜光半两盘成传世这件事,我认为则是光天化日之下对半两的侵犯,暴殄天物不能表达其恶劣,简直是赤裸裸的***行为。当然这只是强迫症患者的一点偏见,博您一笑。

    实名认证
    好评
    3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9-01-23
    最后登录
    2024-05-06
    8楼 发表于2023-01-08 08:19:04

    六、玩同版——千年重相会

    高古钱币的独特之处在于,有些品种难以有明确的版式特点。例如宋钱的“进退俯仰”,放在战国半两身上是行不通的。其原因在于,缺乏同版其他钱币的佐证。但半两却并非没有同版。且不说很多秦半两、四铢半两中的固定版式,战国半两中依然有很多固定版式,且近年来其价值不断被大家发掘。例如晚期的“坡穿”“隶书”半两,以上叫法并非一定专业,但已经成为大家对此类半两的约定俗成的称谓。时期更早的半两,也不乏有同版存在,只是因为数量很少,很难被发现。有难度的事情往往趣味无穷。寻找半两同版配对,也是半两的乐趣所在。时期较早的半两甚至连隐起、缺铜水位置等铸造细节都如出一辙,若非一眼开门品、其他位置有细微不同,甚至有同模仿品的样子。长时间以来很多半两实物也佐证了这一事实,从整体文字到铸造细节的相似,不禁令人思考战国半两具体的铸造过程。由此也可以推断,一些半两的缺笔、隐起现象并非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导致的铸造工艺粗糙、铜水温度不足,而是固定版式的版式特点。

    6.1.jpg6.3.jpg

    四铢半两同样也有丰富的版式,其中一些版式也是相当少见的,寻找同版的难度不亚于战国半两。四铢半两版式的有趣之处在于,同种版式有相对不同的铸造工艺存在。这与战国半两不同,战国半两同版式一般都是相同的铸造工艺。其工艺区别在于地章的状态、文字的粗细隐起等。按照常理推断,同版半两一般制造于同一或相近地域、同一时期,但工艺的区别体现出其诞生的时间、空间不一定具有唯一性。这也是同版半两值得玩味的点。

    6.2.jpg6.4.jpg

    两千年前,一对双胞胎半两横空出世,阅尽八百里秦川,尝遍人世间风霜,却就此失散,长眠于异域山川。穿越千年时空再聚首,是沧海桑田中求之不得的幸运。我们作为过客,能够为这千年的重逢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何尝不是一种荣幸。

    实名认证
    好评
    3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9-01-23
    最后登录
    2024-05-06
    9楼 发表于2023-01-08 08:19:58

    七、玩重量——锦上添花

    大重量的半两带来的体验远非简单的数字那么简单。“厚重压手”这个词,深入一点说就是钱币对手的压强大。压强等于压力除受力面积。想做到“厚重压手”的手感,需要较大的重量和较小的体积。先秦货币中大重量者很多,但一般较薄,体积适中者较少。所以大克重半两带来的手感,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7.1.jpg

    但重量真的很重要吗?我认为在绝对的风格和状态面前,重量实在是不值一提。重量只是锦上添花的存在。如果单纯为了追求重量而放弃文字和状态,倒不如买块铜锭来把玩。9.9克和10克的区别,我想绝大多数人上手都感觉不出来区别。所以多一点少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反而希望半两都是9克、14克、19克,不影响手感的同时,价格还会友好不少。所以我认为重量并不能决定半两的优劣,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存在。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