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半两”,圜钱是我爸,在先秦四大钱币体系中,我没有刀币霸气,也没有布币接地气,更没有楚币那么土豪气,但我战胜了它们,成为全国统一的钱币,演变为秦半两,成为中国古代钱币的基本形制,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还影响了周边很多国家和地区。
我的诞生,要感谢秦始皇。他灭六国后,自认为功德超过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就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始皇帝”,并宣布“联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干了一些大事,比如“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统一文字、货币等”。
秦国,即秦朝的前身,虽然只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但是所拥有历史性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因为中国古代传承2000多年的丞相制度,而以丞相二字作为官职,也是从秦国开始的;因为商鞅变法的变革思想和法家思想一直贯穿着中国古代历史全程;因为秦国的最后一任君主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我就是在秦始皇的强力推动下,才得以流行开的。不过,你们要仔细看看其他三种先秦钱币,就会发现,还是我长得圆润好看,携带、流通和储藏也方便些,具有取代它们三家的巨大优势。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随之将行用已久的“半两”钱推广到全国,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自此奠定了中国古钱以圆形方孔为主的基本形制。我的原材料是青铜,外形“外圆内方“,被赋予了重要意义,其一因为在古代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外圆代表着天圆,内方代表着地方,这是向世人传递当时对于乾坤宇宙的认知;其二因为圆中有方,方外有圆,达到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完美意境,其三则是说外圆代表天命,内方代表皇权,表示皇权至高无上,天命所归,半两钱流通之处即皇权笼罩之处。其实最简单实用的意义即中间有孔更便于串联起来进行携带。也就是从我开始,“圆形方孔”的钱币造型被最终确定下来。我在中国古代钱币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直接告诉后世王朝,钱币的铸造和发行必须掌握在中央朝廷手里,不然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国家面临崩盘危机;对于现代的意义,就是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根据《世界百位领袖名将邮票钱币典藏录》的显示,这些历史大人物都分别收录了一枚“秦半两”青铜币。因此,半两钱的意义非常的重大而深远。
我叫“半两”这个奇怪的名字是因为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度量单位上,一两重二十四铢,半两是十二铢,约为7.8克。当时有两种标准钱币,上币是黄金,单位为“镒”,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钱,也就是我,为下币,重为十二株,也就是“半两”,这个单位也就成了我的名字。还把“半两”这两个字写在我的表面,字是小篆文字,是由秦始皇的丞相李斯题写的,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作品留世的大书法家。当时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文字也是以他写的字为标准的。
到了汉朝初年,钱币依旧沿用“半两”,但汉朝人以秦钱重而难用为由,令民间铸减重半两钱,我的子孙们就轻小如榆荚,铸造粗劣,称榆荚半两。吕雉当政时期,因钱轻物贵,遂改铸重八铢的半两钱,称八铢半两,是汉半两中规格最大的一种;后又改铸轻小的五分半两,似榆荚半两但铸造精整。汉文帝时,鉴于五分半两轻小,下令改铸四铢半两。四铢半两标准规范,是汉半两中使用最长的一类,共流通40年,最终在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被五铢钱替代。
我与族亲们的流通,经历了秦国——秦朝——汉朝三个时期,行用二百余年它经历了从重至轻、由大到小、自粗转精的形制演变。我们目睹过秦皇汉武,经历过楚汉相争,见证过文景之治。在我们的流通影响下,中华大地由分裂走向一统,由动荡转为太平,人民迎来新天地。我们方圆虽小,但所蕴含的历史烟云,想来却颇磅礴浩荡,回味起来,内心无比自豪。华夏后世也给我们一个响亮的名号【方孔鼻祖】,跟我们的谢幕兄弟“民国通宝”名号【方孔绝唱】遥相辉映,史称方孔【空前绝后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