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手,近期得到一枚开元通宝背武,终成一套文武永圣。时间跨越千年,为什么还用开元通宝?作为武汉人,首先想起的开元背鄂,开元背永,但这都没有任何联系了。想起开元伊始,万象更新,天朝上国,万国来朝。大唐书圣欧阳询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由良臣魏征起草的碑文“乃圣乃文乃武,武克祸乱,文怀远人……”,暗自称颂唐太宗皇帝为文武永圣,一代明君,为世人反复临帖。唐开元通宝面文恰好是由欧阳询书写的八分书。把玩之余,想到了很多前尘往事,那些开元玩版的日子。天地会用开元通宝文字,估计也是在风雨飘摇的长夜里,寻找到一丝曙光,何时再返巅峰?
晚晴天地会,不信神,不礼佛,不拜君,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结异性为兄弟。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附后清代光绪皇帝手钞本)。其中天地暗合天地会宗旨,道指的明道背天,让人想起明道先生(另一位大儒),往圣指皇帝背圣,天子乃是上天之子,皇为天,帝为地,暗指天地会,开太平,指代开元背武和太平背文。耳边不禁又想起那首歌,“来忘掉错对,来怀念过去,曾共渡患难日子总有乐趣,所有故事,像已发生漂泊岁月里。”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年轻时意气风发,恰同学少年,却走上的是另一条布满荆棘的不归路。武侠小说里面,那句出场白“为人不识陈近南,就连英雄也枉然。”仿佛一下回到那个港片和武打小说流行的时代。红花会总舵主帅气登场,犹如蜻蜓点水。刘关张三人,发迹草莽,义薄云天,桃园结义,结为异性兄弟,干出一番大事业。种种传说,有的记载天地会起源于康熙、乾隆。后有乾隆、同治割裂钱,特别是同治割裂钱大小版式与文武永圣钱相一致,从此推断不晚于同治时期。通过皇帝背浙和同治割裂宝浙确定为浙江地区所铸。
这也代表中国人自古对天下大同的向往。这句话也被朱熹、王阳明等哲学家倍加推崇,而广为流传,各朝皇帝亦奉为座右铭。从潜意识角度,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更增加此套钱的魅力。这句话也成成为各种难题的终极答案。如问为啥读书,回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啥工作,回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啥玩钱币,亦可以回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摘自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
专家观点一:马定祥写的《太平天国钱币》
“ 文、武、永、圣”四类背文(其中皇帝通宝另有一种背文书作满汉文“宝浙”的小平和称重宝的当十行用钱,均见后述),都是太平天国晚期浙江地区的某一天地会先后所铸的会钱。故多发现于浙江一带,他处少见。
开元通宝“武”字钱
天地会是以复明为主旨的。开元通宝中的“ 开元”二字,是暗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之 元”,而背文“ 之 武”,是其年号洪武“ 之 “武”。武字有在穿上及穿右横列之分。前者厚而大,当是会首诸人之会钱,故甚少;后者薄而小,则系一般会钱。
太平通宝 “文”字钱
这种仿照宋朝太平通宝为面文的钱币,上海小刀会首领刘丽川亦曾铸本文所述的太平通宝背“ 文”字钱,则是浙江某一 过 天地会所铸之会钱。“ 太平”二字与天地会有连带关系。据传天地会始祖朱洪英的家乡,就在当时的太平府太平县。故后来有用“ 太平”二字作为天地会组织的称号,也有作为会中暗号的。背面“ 文”字,当指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的年号“ 建文”“ 之 文”。这“ 种 文”字在背穿上面的钱,片型稍大而厚,极少见,当系会中为首几人之会钱。而片型薄而小的,“ 文”字均居背之右侧,并作横列,当为一般会员之会钱,质均黄铜。
天朝通“永”字钱
“ 天朝”未见有此年号,一般泛指太平天国。但天地会是常有假借太平天国的声势,来作号召的。故此冠以 “ 天朝”为其会钱之名。背文的 “ 永”字,当系指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的年“ 号 永乐”“ 之 永,,字而言。天地会以复兴大明为主要目的,故“ 在 天朝”二字之中隐“ 有 大明”二字,而不易为人识破。“ 永”字钱亦有大、小、厚、薄参差之分“。永”字在穿上者仅见一枚,质为青铜。而一“ 般 永”字均居背下作倒列,质皆黄铜。但亦如同开元背上 “ 武”、太平背“ 上 文”等钱一样,“ 上 永”钱亦为会首之会钱,倒 永钱则为普通会员之会钱。
皇帝通“圣”字钱
“ 皇帝”二字见于历代钱文上者,都是压胜钱,“如:皇帝万岁”等。而此钱独“ 称:皇帝通宝”,是“ 以 皇帝”二字作为钱文号用。观其文字制作、黄铜色泽,均与上述 “ 武“”、文“”、永”字钱同类。当亦是天地会钱。因洪秀全在《 永安封五王诏》中规定“:天父上主皇上帝而外,皆不得僭 称上, 僭称帝也。”故其绝非太平天国之钱币,已甚明显。然天地会并不受此约束,他们之称皇帝,是指大明朝的皇帝而言。例(如 天地会)天德二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 ,诏题中就“用皇帝”二字。并说:“追尊太祖弘光为靖康皇帝,庙号兴宗,尊皇帝为启圣皇帝,皇考为成圣皇帝。”且在已发现的某些天地会凭证中,见有“ 圣旨”字样。故皇帝通宝背“ 用 圣”字,更表明它是属于天地会钱。这类钱亦与前述之“武”、 “文”、“永”字钱一样,“圣”字在穿上的较大而厚,“圣”字横列穿右的则较薄小,两者均为黄铜。前者极少,当为会首之会钱,后者为一般的会钱。
专家观点二:《僻钱臆说》
清宣统三年(1911年),清末嘉兴古泉学家高焕文撰,高氏泉寿山房出版的《僻钱臆说》将此类钱币载为天国开炉祝语钱,具体所述不详。
民国十七年(1928年)方药雨先生(1869-1954),著《言钱别录》中这记载这四枚一套的钱币:太平天国开炉祝语有四种,合证自明。一曰:“天朝通宝”背“永”,一曰:“皇帝通宝”背“圣”,一曰“太平通宝”背“文”,一曰:“开元通宝”背“武”。并此读之,面成“天朝皇帝,太平开元”,背成“永圣文武”。所见有二组,一组“永”字在幕下倒置,一组“圣、文、武”三字幕右侧横,一组“永、圣、文、武”都在幕上正置,求类钱着不可不知。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丁福保先生(1874 1952)编写的《古钱大辞典》亦将“皇帝通宝背圣”、“天朝通宝背永”、“太平通宝背文”、“开元通宝背武”、“皇帝通宝背满汉浙”钱列为天国开炉吉语钱。
1994年《太平天国钱币》(增订本)出版,马定祥先生用索隐考证的方法对“皇帝通宝背圣”、“天朝通宝背永”、“太平通宝背文”、“开元通宝背武”有了新的论证结果,认为是天地会铸造。如皇帝通宝“圣”字钱,马定祥先生依据太平天国规定“天父上主皇上帝而外,皆不得僭称上、僭称帝也”,断定不是太平天国钱币。笔者也认同这是很有见地的论断,但针对太平国“皇”、“帝”二字如有更深入的研究更妥当些。马定祥先生再据(天地会)天德二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诏题中就用“皇帝”二字,且在已发现的某些天地会凭证中,见有‘圣旨’字样来解释背“圣”来表明它是属于天地会钱。“皇帝”二字,就算太平天国不能用,也并不是天地会专用的词汇。对于天朝通宝“永”字钱的鉴定,马老认为“天朝”二字之中隐有“大明”二字,背文的“永”字,当系指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的年号“永乐”之“永”当为天地会铸造。马老认为“开元通宝”背“武”钱“元”为朱元璋之“元”,“武”为洪武年号之“武”,“太平通宝”背“文”之“文”为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年号“建文”之“文”。
2009年陈达农先生著《太平天国钱币考略》出版,在著作68页《天朝皇帝、太平开元——永圣文武》中对“皇帝通宝背圣”、“天朝通宝背永”、“太平通宝背文”、“开元通宝背武”依据文献和对太平天国历史的研究进行了独到的论证。陈达农先生查到汪堃《盾鼻随闻录》卷五载:“洪逆住总督衙门,伪称天王府,门首悬挂黄缎乌绒字对联:“予一人乃圣乃神乃文乃武;众诸侯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源自《尚书.大禹谟》武昌沈懋良撰《江南春梦庵笔记》载:“别有朱世杰者撰云:众诸侯自西自东自南自北,予一人乃圣乃神乃武乃文。是年(癸丑三年1853年)遂为伪状元。”(经罗尔纲辩伪考证,《盾鼻随闻录》是一部以攻击仇人何绍基为目的而编造的被太平天国查究的禁书,《江南春梦庵笔记》其中大量内容是篡改文献得来。但是,其中“予一人乃圣乃神乃文乃武;众诸侯自西自东自南自北”非空穴来风。)这是太平天国有关历史文献和吉语钱背文“永圣文武”最直接的关系,而在同样讲究密语、避讳字眼的天地会,无文献可循,基本无牵连。“神”字在太平天国早期并未列入避讳字类中,在后期“神”才被“人”字代替。“真神”、“天京神策”多出现在太平天国早期奏书和官衔中。后期录有太平军人人熟颂的《赞美诗》,诗句中的“圣神”改作“圣人”,“真神”作“真人”。太平天国早期定都南京后,在科举考试中经常见到“独一真神皇上帝—皇上帝乃真皇帝”等一些宣传上帝教内容的试题和话语。在太平天国领导人眼中,皇帝乃真神皇上帝。
专家观点三:洪秀全天王府门首挂
其中朱世杰撰文在前,洪秀全天王府门首挂在后,因为洪可以改朱所书,朱岂敢改天王御言。“乃圣乃神乃文乃武”之“圣神文武”的顺序,“众诸侯自西自东自南自北”在下的上下对联。
“圣神文武”中的“神”亦被更换,“圣永文武”颇符合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风格。拜上帝会的教义中崇尚“永生”、“永远”。 “圣永文武”的排列顺序应为这四字的原始顺序,所对应的面文顺序“皇帝”、“天朝”、“太平”、“开元”。反过来看,这样的排序不无道理,“皇上帝”在先,建立“天朝”,以文治“太平”国,纪念以武“开元”开邦。
综上,背“圣”佐证了此处“皇帝”为天朝的“皇上帝”。“天朝”一词在太平天国较为常用,洪秀全自称太平天国之朝为“天朝”,与《天朝田亩制度》和用在将领官衔前面的“天朝”应当一意。在天地会中,并不见“天朝”云云。面文“天”字多作长划天,这是太平天国一贯风格。背“永”即表达了太平天国兄弟姐妹对太平天国美好的祈祷。
“太平通宝”中的“太平”应为国号,根本起源也是“太平”安稳之意,与诸多太平天国行用钱的“太平”用意一样,但非天地会“太平”的仅仅“和平”之意,也非我们平时多见面文“太平通宝”厌胜钱之“太平”。背“文”,就是其本意“文化”之“文”。洪秀全乃书生出身,纵然憎恨孔孟之道,但在定都天京后仍然进行科举考试,分文、武两途,并非常重视有文化和特长的贤才。
“开元”一词自古以来为“开朝建元”之意,在天国中也不乏此意之语,比如陈达农先生在太平天国文献中查到太平天国官衔中有“开朝王宗(李明成)”、“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洪仁千)”背“武”之意不言而喻了。然天地会中迄今不见“开元”钱文题材花钱,就“开元”二字的大气张扬来说,也与藏用暗语行踪神秘的天地会不符。
专家观点四:前辈玩家观点
自从上钱币小学到钱币大学,一直跟随马定祥写的太平天国书以天地会视之,后来有前辈指点背文与面文的联系始知:
开元背武:武以开邦,枪打政权
太平背文:文以治国,太平安邦
天朝背永:永世传承,天朝上国
皇帝背圣,尧舜禹汤,皇帝至圣
看上去太平天国铸造的可能偏大,存世不算太少,因为 用“皇帝通宝”可能如“天国通宝”一样是早期铸造的。其实丁福保等也是以太平天国钱考虑的,马定祥也曾认同过,后来出书时又发挥了一下个人想象力变成天地会了,倒把钱文的本意丢弃了。
版面设计视角:
《天朝皇帝、太平开元—永圣文武》,我们从这套钱币本身设计来看,背面钱文在穿上者有“文”、“武”、“永”、“圣”,且钱体较其他略大且厚重,应为铸钱机构早期铸造。背文在穿右者有“圣”、“文”、“武”。背文在穿下者只有“永”。背字不论在穿口的哪个方向,都朝着中心放置,颇有“众诸侯自西自东自南自北”之意。从钱币本身的铸造风格看,与太平天国晚期苏州铸造的太平天国楷书套子钱有类似之处,但钱文作宋体,局部笔画有点隶意,又与之风格甚远;从钱币本身的厚度来看又与早中期南京铸宋体套子钱风格相离;从铸造工艺来看,又与咸丰、同治年间浙江铸的咸丰宝浙、同治宝浙小平如出一辙,诸多信息透露这套钱币造于浙江地区,且多发现于浙江嘉兴一带。
鉴别方法:
上述一、二、三、四会钱的背文连起为“文、武、永、圣”。字在上的,是会首所用,钱体较大且厚重。字在右或在下的,是会众所用,钱体较小也较轻薄。四种钱铸造较规整,但大多质地欠佳,尤其是会众钱,可能是铜材紧缺,掺进一些杂质,故铜色发白,表面感觉有点侵蚀感,也有是俗称沙性,沙眼也较多。直径24左右,稀有25的俗称大样。不过,这也成了后世藏家判别真伪的重要特征。后有仿品故意侵蚀钱体,模糊字体起收笔细节,使玩家真假难辨。
综合观点:
太平天国起义时,浙江各地多有响应,不少天地会会钱发现于浙江一带, 但由于缺乏资料,很难考证出自哪个天地会分支。据马定祥先生等泉界前辈研究且认可的有如下几种:
一、太平通宝背文钱
太平通宝始见于宋钱,宋为汉人统治的朝代,天地会借用为情理之中。马定祥先生考“太平”二字与天地会有关联,传天地会始祖朱洪英为太平府太平县人,天地会人讲究寓意,这也在情理。
二、开元通宝背武钱
首用开元通宝是唐代,借用盛唐之币文,也是反清之意。天地会喊出的口号是“反清复明”,但其本意并非建立一个翻版的朱姓明朝,而在于建立一个汉人统治的新政权。太平通宝与开元通宝背文合起来是文武,既是对钱,也寓“文治武功”。
三、天朝通宝背永钱
太平天国自称天朝,而天地会响应太平天国起事,用天朝之名铸钱,并以“永”祝颂,其用意明了。
四、皇帝通宝背圣
从发现的一些天地会实物资料可见,天地会是崇拜先朝皇帝的,也假借先朝皇帝之名发布圣旨,以取信并号令会众。以皇帝通宝作钱文,也符合天地会的性质。
五、天元通宝背文钱:
天元钱也出于浙江一带。“天元” 为古代历法中的四柱天干,暗合天地会之称,而“天元”也指围棋正中央的星位,经常有中日韩天元战。一代宗师吴清源天元局震铄古今,打破百年禁忌,由此推断其为天地会首领所用之会钱。
此钱外径为32.3毫米,穿径7. 1毫米,厚2. 6毫米,重13.9克,宽缘厚肉,铜质精良,铸工精致,穿口方正干净,钱文深峻,规整端庄,有大度不凡之气。对天元钱,因缺考证资料,文字、大小、厚度不配对等因素,泉界也不尽认同为天地会钱。相关的还有盘古通宝、唯吾知足、明道背天、本洪汩淇背江汰等,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反面观点一:会党学视角
根据天地会的文献,对于出现具有天地会特征的有关文字来判别鉴定对象是否属于天地会的钱币。这个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根据笔者所见,真正明显具有天地会特征的钱币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比如,马定祥先生将其所藏的开元通宝“武”字钱,定为天地会钱币,但其根据很值得怀疑。他是这样论述的:“天地会是以复明为主旨的。开元通宝中的‘开元’二字,是暗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元’,而背文之‘武’,是其年号洪武之‘武’。‘武’字有在穿上及穿右横列之别。前者厚而大,当是会首诸人之会钱,故甚少:后者薄而小.则系一般会钱。”这个分析充满了武断:“元”字何以必定是朱元璋的“元”,“武”字何以必定是“洪武”的“武”?这个断语只有在先假定鉴定对象是天地会钱币,并根据天地会“复明”宗旨才能进行的推论。而且,这种开元通宝系列中还有“文”字钱、“永”字钱、“圣”字钱,那么如何对文、永、圣三字进行同样的连缀、以体现天地会的“复明”宗旨呢?此外,根据钱文中出现的“明”字或“天地”二字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从鉴定方法来说,是不科学的。“天命”观念是中国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一种观念,不仅天地会有,其他下层民间组织乃至一般老百姓都有,更不用说统治阶级了。钱币外圆内方,象征天圆地方的观念,本身就蕴含“天地”之义,我们当然不能由此而推断钱文的形制与天地会有关,而只能说与中国人的宇宙观念有关。
钱币上的满文象征着清王朝的统治,一个“反清复明”的组织就不可能违背其宗旨来铸造钱币。如果它要设法铸造为民间可流通的钱币,何不妨铸前明的钱币呢?因为前朝钱币的流通,在历朝历代都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故事一:金庸先生笔下《鹿鼎记》视角
地震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
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鹿鼎记》让人又回到童年,那个真心喜欢武侠和港片的年代。
当时皇帝张口给韦小宝说:“地震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而韦小宝立刻就对答:“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还笑着给皇帝说,原来你也是天地会的兄弟啊,说完立马就变了脸色,跪下求饶”这一幕一说明了天地会的这个口号的确是深入人心,每一个会员都记得牢牢的,这是天地会的一项铁规定。二是这个口号所知着甚多,传播较广。三是这个口号朗朗上口,容易记忆。但是为什么选用这样一副对联来当暗号呢?对联背后的寓意和文化是汉文化和洪门文化。
上联是反映过去;天地会创立于福建云霄高溪,发源地中地名有“高”“溪”两字,对联中的高冈和溪山如此而来,这是洪门的“不忘初心”,后来在近代史上,孙中山加入洪门担任“洪棍”的时候曾经帮助美国洪门致公堂整顿过会务,就提出洪门要不忘初心,并且继承陈近南的遗才用一些口诀来宣扬革命,驱除鞑虏。而崇祯皇帝、还有被天地会奉为正朔的南明永历皇帝分别在煤山和篦子坡殉国,地振高冈也有缅怀明朝宗室的意思,背靠大明皇帝,千古流芳。
而下联则是面向未来;三河自然是黄河、长江、珠江,这三条河涵盖大明江山,本来珠江相对较远,但是天地会发源于福建广东,故而三河。而水是生生不息的事物,以山为依靠,以水做发展。象征天地会的事业如同万年流水,生生不息。
这里面还包含着我国古代的山水文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见一联文化之深厚。
为人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
吴大鹏微微一笑,道:“没什么,茅兄,你好像不是天地会的兄弟,却干么要大说天地会好话?”茅十八道:“天地会保百姓、杀胡虏,做的是英雄好汉勾当,自然是英雄好汉了。江湖上有言道:‘为人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陈近南陈总舵主,便是天地会的头脑。天地会的朋友们,都是陈总舵主的手下,岂有不是英雄好汉之理?”吴大鹏道:“茅兄可识得陈总舵主么?”茅十八怒道:“什么?你讥笑我不是英雄吗?”
而书中天地会的宗旨,就是“反清复明”。
韦小宝大感有趣,笑道:“人家要价三两,你却还价五两,天下哪有这样的事?”陈近南微笑道:“这是唯恐误打误撞,真有人去向他买‘清毒复明膏药’。他一听你还价黄金五两、白银五两,便问:‘为什么价钱这样贵?’你说:‘不贵,不贵,只要当真复得了明,便给你做牛做马,也是不贵。’
钱文关键词:
1.天朝
以前的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中国位于地的中心,另外他们认为中国最强盛,所以称天朝,天朝一词可见于乾隆皇帝至英国女王的信中“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陈康祺所著《郎潜纪闻》卷一:“蕞尔岛夷,知天朝有人,或不至骄横如此。”天朝,在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运动里特指太平天国。参考《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一书中这样描述,中国是人类最伟大和高雅的文明之一。数千年来,中国人民都是站在文明的山巅,以天朝上国的威仪,接受其他文明和民族的仰视和崇敬。
2.武圣
武圣,最早被称为“武圣”的不是我们常说的关羽,而是姜子牙,唐朝时被称为“武成王”,尊称“武圣”。“武庙十哲”中,姜子牙坐镇中央,左右分别祭祀十位优秀战将。宋代之后,由于理学发展,关羽地位提高,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所以,“武圣”既可以说是姜子牙也可以说是关羽,不过,关羽名气更大一些。至少在民众中是如此。
.
3.文圣
文圣,史上被称为“文圣”的,总计有三位,即是周公、孔子、欧阳修。周公,辅佐成王,制礼作乐,奠定了礼仪文化之基础;孔子,进一步发扬周公礼乐精神,并将其道德伦理化;欧阳修则是写散文比较厉害,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编写《新唐书》、《醉翁亭记》,大伙现在都还学他文章。不过,现在大伙都以为“文圣”就是孔子,毕竟此人历史上出镜率太高。
4.永圣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成为不朽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