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一段文字说明:
新疆红钱“乾隆通宝”从乾隆时开始,清政府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对于当地用钱形制也作出了规定。新疆钱币以紫铜(红铜)为原料,钱呈红色,因而称之为“新疆红钱”,背文用满文,还有用维文的。自乾隆朝开始,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到宣统都铸行过年号“红钱”。前后有150年的历史,铸造的时间不短,但铸量都不多,其中珍品也不少。
“新疆红钱”是一个统称,始于乾隆皇帝统一新疆,设立了政府管理机构以及铸钱局,而铸钱的原料则使用了西域特产的红铜,因此叫做“新疆红钱”,乾隆后历代王朝都在西域铸造过红钱,所以“新疆红钱”大家族的成员非常多,它们铸造精美,文字兼有汉字与西域文字,版式多样,再加上独特的红铜材质,很快就成了古泉收藏的宠儿,价格持续走高。“新疆红钱”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一部另类的历史,乾隆通宝是“新疆红钱”的始祖,铸造考究,比较偏向汉风,后来到了嘉庆年间铸造“嘉庆通宝”红钱,背左为满文,背右为维吾尔文,已经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只是铸币的版式较为单一。咸丰年间铸造的“新疆红钱”则更为精致,版式较多;到了同治年间出现了星月纹红钱,由于国力下降,铸币的精细程度大打折扣,到了光绪年间更是如此,只铸有“光绪通宝”红钱,重宝大钱则没有铸造。到了宣统帝时,随着清王朝覆灭,有着150多年历史的“新疆红钱”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