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城古泉) 设置高亮操作 (2022-06-30 21:17:08) —
古钱品相是老生常谈。然而每个人因出发点、阅历以及审美观的不同,对品相的理解也会不同。就我个人来说,在不同收藏阶段、不同收藏主题里,对品相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日积月累,偶有心得。
近年来,在园地论坛里,经常看到一些朋友对品相的理解存有误区。同时也看到市场上、各种平台上围绕偏颇的品相观,而产生一些怪异的现象,这些现象甚者已经伤及古钱,并且经常给人以误导造成损失。
鉴于这些情况,回顾我多年来走过的弯路和正路,从单纯个人的视角,聊聊我对古钱品相的理解。本帖开篇即已阐明:对品相的理解因人而异。所以我聊的也是自己的一孔之见,也许每个人的理解本无对错,适合的自己就是对的,而这也正是本帖的出发点:同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找找适合的品相观。
开篇明义。为了便于朋友阅读,我先把本帖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一、品相对于古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评判品好、品坏的标准要适宜。简而言之,不同时代因为工艺技术、铸造标准、历史背景、文化倾向的不同,所产生的铸币也是形态各异、粗精不一的,我们不能用徽宗钱的标准去衡量辽钱,也不能用机制币的标准去衡量铸造钱币。
二、追求好品的前提,是尊重古钱产生和流传下来的历史。历史不容更改,尤其是历史遗留的实物是改变不了的。现代人很能,总想着替古人美美容,不就是加几刀或者洗洗澡的事吗?恰恰就毁了历史原貌,这还是古钱吗?
三、欣赏一枚古钱和欣赏一个人一样,品相既有外观的一面,也有内涵的一面。大家都知道,一枚古钱方寸之间携带大量信息,在史料不及微观记载铸钱的情况下,通过实物去了解历史,是与古人沟通的最重要途径。而这些信息能读懂多少,取决于欣赏者的认知度。所以说,我们欣赏一枚钱币,绝对不应该只局限于感官层面,一定要去品味其内涵,并且努力去拓展知识面,力争把其内涵读透。对于一些钱币,单纯从感官来看可能普普通通,但是了解其内涵后,你会发现它通身泛着金光。
基于以上观点,我个人收藏时,对衡量古钱是否好品主要把握两个尺度。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尺度?这两个尺度是由古钱留存到今天的途径来决定的。我们今天能够收藏的古钱留存至今无外乎两个途径:一是坑货。二是传世。
坑货有铸成后不久就入坑的,有流通几百年才入坑的,入坑后由于地质环境的原因和保存方式的原因,经过千百年时间会形成不同的形态,出坑后由于人为因素也会对形态有所影响,有些保持良好的生坑状态,有些转成熟坑状态,甚至出现人为破坏,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品相的差异。
传世钱之所以称之为传世钱,必然是长时间流传与世。即使有坑货转成传世,也是要经过起码百年以上时间,否则不是传世,仅是熟坑。并且,传世钱之所以得以传世,往往承担了一定用途,古人在使用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磨损,而长时间的与人亲密接触,也会形成古董行所追求的皮壳包浆,产生与生坑截然不同的韵味。
所以,生坑与传世品相比较,前者重在保持铸成状态和美锈;后者看重磨损程度(没有磨损不行,磨损大了也不行,恰到好处才行)和皮壳包浆。由于两者品相存在客观上的成因,所以要采用两个尺度来衡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衡量的是好品,对于不是好品,但也不是很差的普通品相,同样可以收藏,我没有贬低的意思。
一、坑货好品尺度。
1.原生态。原生态这个词在这里属于借用,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意思,便于理解。古钱坑货原生态就是指出坑时的状态,尽可能不做人为改变,要的就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美,并保留它所携带的信息。可能会有朋友质疑这条尺度,认为新出坑的东西脏兮兮的,难有好品。这是因为坑口不好或者入坑时保存方式不好,而这两个不好的因素,已经决定了品相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简单的清理改变品相,我也可以接受,但前提是以不破坏锈层为准。我的概念里,所有的药物清洗和加刀整形,都是对古钱携带信息的破坏,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差品甚至废品。现实收藏中,有些古钱自然形成就是美的不行,叫做天生丽质。帖子最后,我把自己玩的时间最久、最看重品相时期收藏的主题,做个展示,以方便朋友理解。
2.天生丽质。坑口好、入坑时保存方式好或者古钱本身铜质好,造成古钱锈层薄、锈色美,甚至于无锈。虽旧如新是古玩行最高的追求,生坑古钱形成这种状态,可以最大限度观赏其铸成时的状态,因此这是好品的必要条件。
3.完整无缺陷。这条所谓的缺陷,主要是指后天形成的缺陷,如:裂、漏、补、翘、磨损、漏铜、明显磕碰、加刀、清洗等等。对于一些同品种、同版别铸造相对精美的钱币,如崇宁通宝美制版这类,铸造形成的先天缺陷,如字口黏连、流铜、穿缘不整等等也包含在内。
4. 同品种、同版别中的翘楚。前文已经明述,不同时代的铸币有不同的铸造标准和工艺条件,徽宗铸币与辽代铸币没有可比性,但是同品种、同版别比较优良劣一目了然。所以,好品一定是同品种、同版别中的翘楚。
二、传世好品尺度。
1.自然流通形成的状态。主要区别于生坑清洗做旧、人为盘磨、药物上色等等。
2.皮壳包浆完美,符合古董行对于古铜吉金的审美标准。自古以来,古董行对于铜器的看重的是年代、器形、铭文、铜质、包浆。古钱从属于此,但也不完全在此列,可以参照。对于包浆是最重要的参照内容,传世古铜的包浆皮壳视颜色有很多雅称,在古钱收藏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雅称早已融入其中,如:黑漆古、水银古、栗子壳、枣皮红、鳝鱼黄等等。传世品中清钱占主流,当前市场上存在一种盲目追求黄亮的风气,导致一些朋友把原本很上讲究的皮壳包浆洗去,看着让人心疼。
3.完整无缺陷。完整无缺陷与坑货第3条相类。
4.流通磨损恰到好处。古人在使用过程中,把铸造形成的颗粒状翻砂痕迹磨光,整体器物光洁触摸不挡手,甚至如婴儿肌肤一般滑润。而字口虽有磨损但笔画清晰,无粘连或者漫灭不清的状况。
下面,我就围绕上述观点和尺度,拿几枚钱做个简单举例说明,所举例子可能同时涵盖全部观点和尺度,也可能侧重于其中一点,请读者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