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研究墨印文化的银元爱好者,能够得到产自于家乡的一方墨印那是一件无比的幸事。于是地名墨作为银元墨印研究中少见的一个系列,自然会格外得到墨印爱好者的青睐。

这方敲盖在孙像开国纪念币上的墨印,将地名、商号交代的一清二楚,上书“温州”,下呈“西門外”,中间“傅合大”,“温州西門外傅合大”。
其中“温州西門外”是区域地名;而“傅合大”符合民国商号起名特征,无疑是商号名。另外,此墨的书写风格以及用墨深具特色。

据中式评级研究人员推测,“温州西門外”这个地名可能存在有二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温州的西门外村,位于苍南县马站镇,此地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境内“蒲壮所城”更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但此种解释不符合民国时期对地名的称谓【市(县)+村】,所以予以排除。
而另一种解释为温州西门这个地方,指的是迎恩门。迎恩门坐落在古城的西北面,温州当地人习惯叫作“西门”。其遗址就在今天西门大街的最西端。
据资料记载,古代当皇帝的西门出入时,百姓便跪倒在地,口称万岁,迎候圣恩,因此得名“迎恩门”。
“西门外”大体指的是迎恩门以西至翠微山东麓,又称“西郭外”,此地不是一个地域名称,而是一个大型居住区的历史名称。
西郭外不乏繁华地段,店铺林立,商业繁荣,财富丰厚,富豪辈出,古宅大院,鳞次栉比,以和平路为代表。

历史上西郭外是瓯江流域最大的木材集散中心,是浙南最大的木材集散地。
由于瓯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流域盛产木材。因此,西郭外的木行众多,旧时有叶进丰、王广记、余广茂、源森、龙记、大达、惠森、广源、森泰、源泰昌等一批著名的木行。

西郭外(西门外)(1928年永嘉县图)
目前倾向于西郭外(西门外)这种解释。
真相究竟为何全待“傅合大”释疑,而查阅《温州市志》“傅合大”这家商号具体坐落及经营内容皆无可考,欢迎读者提供资料以进一步考证。
这方墨印的少见之处在于用墨,墨绿色的块状墨印引起了墨印小组研究人员的兴趣。是彩墨?是矿物颜料?还是其它?

经过还原对比试验,民国的老彩墨可以支持色彩上的吻合,因老墨添加动物胶质,使之更加坚固,但从试验结果及识墨经验看,胶质似乎很难支撑块状粘结的需求。
相比老彩墨,来自于天然矿物合成的颜料更契合此墨的特点。天然矿物质经过研磨及添加原料后,在工业上可以作为釉浆,这是制作陶瓷彩釉的基础原料。
研究人员对于这种釉色,在民国的生活用具上(碗、碟等)找到了答案(见下图),所不同的是这些碗、碟等生活用具上的彩釉是经过高温烧制的。


高温烧制后民国手绘彩釉
这个线索,会不会跟本案墨印原料有关联?研究人员由此将视线投向天然矿物颜料。
天然矿物颜料颗粒粗糙,色泽鲜艳,不易褪色,具有覆盖力,是矿物质经过研磨、澄漂并添加一定胶而成。
在美术用品市场有卖矿物色粉,我们也可以自己调和成颜料,国画色应加入桃胶来制,岩彩画可以添加明胶来制,油画色及坦培拉颜料也可以添加胶来调。
看过张大千晚年泼彩画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积的石青、石绿、朱砂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在矿物颜料中数朱砂、头青、头绿最难使用。
在中式评级数据库中,就有一枚是以朱砂为墨加盖的墨印,尤为珍贵。
研究人员经过试验后,调和后的矿物颜料能够取得较好的对比效果,目前倾向于此种推测。
也有墨印爱好者认为,此墨印是来自于各种墨交叉层叠氧化后的结果。持这个观点的基础来自于币面有绿色、紫色和黑色层叠,或许是墨印交叉综合氧化后呈现出来的。
遵从严谨与事实,真相留待广大墨印爱好者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