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多麽经典的句子。
细想,花即使有重开的时候,也不过百日。
人那?不仅不会再年轻,即使活着也不过百岁。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市场疲软,连人都开始疲软。
一直以为自己还是个小伙子,一看身份证,前脚已经踏入中年!
趁自己眼不花,耳不聋,手不抖,抓紧整理整理自己的藏品,写写日记吧。
先整理钱币吧,自己从小就玩钱币,对钱币那是骨子里的情怀。所以一直舍不得卖。
但是时间长了,老不卖,就不敢买了。久而久之,就成死循环了。然后就连行情也摸的没有那么透彻了。
钱币整理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先把以前留的钱币品相分类。
好品相的挑出来,继续留着收藏。
品相不如意的,能卖就卖了吧。
以前不明白这个品相为什么能决定价格。(也没有品相的概念,上图就是那时候大部分泉友的典型特征,只要老就买。)现在经过十几年的市场摸爬滚打,终于明白了,也通过交易,终于体会到了。
中国每个朝代铸造钱币的数量并不少。每年都是以万贯为计的。当然五十名珍,特殊时期的不算。
拿明代的隆庆通宝为例,因为明朝推行以银钞为主,钱币为辅的政策,所以本身钱币就少,加上隆庆在位时间短仅六年。
实际隆庆通宝铸造仅两年,分别在南京和北京,一共铸造了二万贯,一贯为一千枚,实际就是2000万枚。到现在经过约500年的流通,损失,按百分之一保留下来算。也有20万枚。
前些年,一枚隆庆通宝大约2-3千,现在听说好品相的都涨到2万多了。
再看,康熙,乾隆这些钱币,皇帝在位一个61年,一个60年。再加上,他们都是盛世年代,所铸造的钱币,更是难以计算。到现在也不过200多年,估计留下来的数量都是以亿为单位的。
随便一个玩钱币的,手里都有这些品种。前几年这些都是10元内的。现在好品相,乾隆也得20了,康熙都得50以上了。稍微个头大点,或者有个版别更是 价格高的不得了。
从艺术角度来看,铸造的钱币,并不算艺术品,但如果,加上品相,这两个字,他就跟艺术有关系了。
和品相有关的,一是包浆,而是字口,三是整体状态!
好的包浆形成,也是很难得,经过几百年的大自然的各种环境形成,或爆蓝,爆绿,或五彩,或黑漆古,或者温润黄亮,或朱砂,她都是一种巧合,一种美丽的偶遇。
关于字口,就是比较简单好理解,就是流通中,磨损越少,字口就越好。未流通的当然就更好。比如一些保持原始错很,甚至还带炉灰的。(这些主要针对清钱)
对于整体状态,就是说,包浆和字口完美结合。外表又无磕碰,无铸造缺陷的。这就可以当艺术品来收藏。
说这么多有什么鸟蛋用啊。不如写出来,供大家分享,万一那个泉友看了,受益了,他心里一定会记得有个叫京冀泉友的家伙我看过他写的日记。挺真诚的。
我大概整理出来一些品相还凑合的,自己留着玩吧。
翻钱币册子的时候,突然有发现几个小玩意,品相还凑合,纸夹子上标着的价格很是温柔,150.想想以前玩钱币是多麽的快乐,开心,无压力。
不像现在资本大量进入。都是资本运作,炒作。普通人已经很难玩的起了。
前两天,闲得无聊,想一个普通好品三年大头玩玩,因为某微拍,不要手续费,我就翻着看看,相中一个公博ms65的,50一手,我一路跟到5000多,谁知第二天一觉醒来已经一万多了,直接提速500一口。
果断放弃。
中国收藏是上千年的文化,有假货,就是这行的魅力。有漏更是这行的魅力。
翻出来几个假货,90年代师傅说2000一个买的,真是土豪级别的。
后来都送我了。
大家学习一下吧。
这个 咸丰宝伊局当百,十分有意思。手工打磨的,还溜过金,从个人经验看,他是有一定年份的。
但是具体什么情况,我也搞不懂,我拍了细图,大家看看,有懂的望能指点一下。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三个小时了,还没有吃中午饭。写的太长了。
先吃点东西,一会再写。保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