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城虽是偏僻,却也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由于地少人多,自古走南闯北经商的很多。清末民国那会儿,北京出名的大饭庄不少是我家乡人开的,某姓的当铺遍及江北,自家人进京一路不用住店。我祖父之前的老辈人,大多十几岁就随族人出外学生意了,先从小伙计开始,慢慢做到掌柜。老辈人之间的称呼也挺有意思,对晚辈称伙计,对平辈有身份的称掌柜的,按对方家族内的排行,如大掌柜、五掌柜。
落叶归根,我记事时,这代人都是老人了。而多年来做生意养成的习惯还在,与我父辈的人明显不同。他们聚在一起时,谈论的是养鱼种花、各地民俗、奇珍异宝,还有自身经历的异事。决不会东家长李家短,也不会谈政治,更不会爆粗口骂大街。说话的必先找到因由,像袁阔成老先生一样细声慢语,娓娓道来,时间、地点、人物等等细节表述的很清楚,甚至会夹叙那年的白面多钱一斤、麦收季节下了几场雨。听者,慢慢品茶抽烟,时而附和一句,没有抬杠顶牛的。即使要谈正事,也是先叙家常,诸多套话,百般暗示后,方才引入正题,各种面子都作了铺垫。老头儿个个精明着呢,别看言谈文雅,年轻时说不定就是个叱咤大码头人物。(这里插上一句,拜托熟知我的朋友就不必点明我所在地域了,多年发的帖子不老少,难免涉及一些人和事,就怕熟人对号入座,见面就尴尬了)。
祖父连忙起身,笑迎出去,陪来客在小院里看看花,逗逗水蘋缸里游着的金鱼儿,这是客人给主家归拢家居的时间。进门有声、登堂待时,老规矩里透着涵养。虽蜗居在荒野乡村,但骨子里范是丢不掉的。
换了细瓷的壶,新沏上待客的茶。即使天天见面,礼数还得有,一一奉上。柳木的老圈椅坐着很舒服,人多时只能坐在红漆的长凳上。今天的话题也许就是刚刚说过的三国。这群老爷子的视角与幼童心中的世界不同,他们往往把三国中的人物与其自身经历过的现实当中的角色一一对应。关二爷那是神,每一个行为都是神圣的,逢年节我家是要供奉关公的,陈年的旧画像,戏剧里的冠带,关老爷捻须观《春秋》,关平周仓托印持刀护驾;刘备那是东家的,东家得具备“道”,用人不疑、礼贤下士这都是“道”;诸葛亮、周瑜那是掌柜的,忠人之事还得有办法;张飞、赵云、鲁肃、郭嘉、蒋干、马谡这都是大伙计,什么事得用什么人,用人不对了,好事能办砸、好人能变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