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足布,全称:“战国赵国尖足平首布”,是战国时期,由耸肩空首布演化而来的一种青铜铸币。币身头部的两条范线,就是曾经耸肩空首布的銎首表征。依其形制,全系列可分为10~12克的大型一釿布;和5~6克的小型半釿布。在小型半釿布中,还有明显受到方足布和圆足布影响的类方足布,和类圆足布两个亚型。
大尖足布,已发现的钱面文字有“甘丹”、“大阴”、“兹氏”、“晋阳”、“邪山”、“蔺”、“榆即”、“虑虒”、“阳曲”共九种,种类少于小型尖足布——(百度百科)
1. 甘丹:甘丹即邯郸,战国赵的都城,此布是大尖足中,唯一没有半釿币种的品种,同系列只有甘丹直刀一种,重约10克,仍旧是一釿币的范畴。邯郸都城,经济发达,所以这个品种也是大尖足中,最为多见的品种。甘丹二字常见左书,右书的传行品少见。
2. 大阴:阴地,在今天山西霍州,同系列含大尖足,小尖足,类方足,类圆足算是大尖足系列里面,形制整齐无缺的品种。大阴二字币文左书,未见传行品出现。
3. 兹氏:源于西周兹国,在今天山西汾阳。与大阴品种一样,同系列大、小尖足,类方、类圆各种姿势齐全。
4. 晋阳:即今天的山西太原,底蕴深厚,曾是赵氏崛起的根基之地。同系列虽然只有大、小尖足布和类圆足布三种,但币文书写多样,仅大尖足布就有正读;反读传行和反书的不同形态,而且在水归堂旧藏中,曾出现过一对同模品!小尖足写法亦多,常见有晋阳正读,传行;不同写法的晋阳半等。
5. 邪山:是大尖足布系列中,唯一地望***的品种,其余几种大型尖足布,币文都是赵的名城大邑,这邪山城归何处?该系列与晋阳类似,大、小和类圆足三种。大尖足币文左书,有传行品,稀有。小尖足有平肩和耸肩之分。
6. 蔺:在今天山西柳林,是为赵国铸币集散地,铸币种类之多,战国无出其右。尖足系列含大小尖足和类圆足。大尖足布左书未见传行,但布首范线有倒“T”字的类型出现,与其它大尖足种类均不同。小尖足布,分左右蔺半,和左右蔺的不同类型。类圆足布相当稀有,图中类圆足布,两枚恰为同模。千载之前同出一模;千载之后同藏一箧,机缘巧合。
7. 榆即:在今天山西晋中,大、小尖足和类方足三种。除小尖足布略常见外,其它两种均难得一见。另:小尖足布榆即半有同模品面世。
8. 虑虒:地望今天山西五台,系列品种与榆即类似,都是大、小尖足带类方足。存世量也是小尖足略常见,类方足难得,大尖足珍。
9. 阳曲:也读作阳人、阳匕,在今天山西阳曲。系列含大、小尖足布,类圆足布三种。小尖足常见。类圆足难得,大尖足所见实物三枚。国博藏有一枚,2017年“怀古追今”拍卖一枚,和本品。
藏泉已历时六载,逐渐体悟到,任何专题、系列都难以十全十美,达到小满即可。所谓:“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永远有缺憾,也永远有追求,才能永远有乐趣,这可能也就是收藏之道吧。
番外
孤品:大尖足布圁阳,大尖足布系列中第十种。为收藏家唐晋源老师所藏,币身有缺,与其它大尖足布同出。与之面文相同的见于魏国桥足布圁阳系列和直刀圁阳化、圁化系列。莫非战国魏,也铸行过大型尖足布?抑或圁地曾经属赵?
形制:尖足布虽然分为一釿布、半釿布两种,但是战国时期标准化程度不够,或者其它因素干扰(譬如早期硕大,后期减重等常见理由),导致存世的钱币中,存在大小不一的情况。根据我手里的藏品,可以排列出来大小不等的四种。算是个小插曲,小乐趣吧。
同模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