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下一页 转到
    查看 25026 | 回复 47

    [讨论] 西汉早期原始叠铸范-四铢半两叠铸研究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xyany
    论坛版主
    荣誉
    2018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90
    差评
    0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2-05-13
    最后登录
    2024-05-28
    楼主 发表于2021-07-05 09:03:04
    — (xyany) 设置高亮操作 (2021-07-05 09:03:18) —

    西汉早期原始叠铸范-四铢半两叠铸研究

                熊彦 李阮昭

    中国古代出现翻砂铸造之前,一直采用的是范铸工艺。

    早期范铸均是平板式立铸,即一面平板型的面范,一面平板型背范,两块合在一起,然后立起来,金属浇铸液从上往下流。

     

    所谓叠铸或层叠铸造,在古代是用多个泥范逐层叠合起来,组装成套,从共用的浇口和直浇道中灌注金属液,一次得到许多个铸件。现代叠铸则多使用砂型。由于它能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造型材料和金属液,降低成本,至今仍广泛用于一些小型铸件的大批量生产。

     

    华觉明先生认为,最早的叠铸用于铸造钱币,是先秦时期的刀币叠铸,有齐刀叠铸范存世。

    周卫荣先生认为先秦叠铸不可靠,那个齐刀叠铸范不符合叠铸工艺,系后人伪作。

    我也不认可这个齐刀范,齐刀的背字变化极多,面文也有很多差异,很难找到两枚一样的齐刀,用叠铸法大批量铸造显然不会出现此现象。再是,这个范按后期成熟模式面背同范设计,太过先进,不适宜用于先秦时代铸造。叠铸应该是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应该是原始叠铸方式,后来改进到成熟的榫卯结构、面背同范。

    现在能确认最早的叠铸范是西汉的私铸榆荚半两。

    对于汉代半两单面范,华觉明老师在《中国古代的叠铸技术》一文中认为“这类铸范没有榫卯定位结构,叠装有困难,是否曾用于叠铸,并无实物可证。一般来说,它应和平板范配合使用,属于单面范,多用于体小质薄的钱币。'半两'铸于汉初,形制简率,不可能采用叠铸技术。”

    华觉明老师的这段话,本文后面会证明他每一句都推测失误了。

    针对学术界对汉半两叠铸范(原始叠铸)是否存在的疑问,周卫荣先生试图通过模拟实验还原其过程来证明原始叠铸是存在的。

     

    叠铸是西汉铸钱工艺的一种。根据出.土的文物可知叠铸法铸钱的过程为:1.以陶范铸造法铸造金属制范盒,铸型由两块陶范组成,设一个浇口,未设冒口;2.用金属制范盒制作叠铸陶范;3.陶范叠合成套,上设浇口,外糊草拌泥固定;4.陶范入窑内焙烧,出窑后浇注金属液,得到带浇道的钱币。叠铸工艺在西汉早期已用于铸造榆荚半两,西汉早中期四铢半两承继了叠铸法的铸钱工艺;西汉中晚期,未发现叠铸法用于铸造郡国五铢和三官五铢,铸钱以平板范工艺中一金属面范与陶背范合范铸钱为主。在王莽早期,叠铸法重新用于铸钱,与金属范铸钱同时并存,王莽晚期,叠铸法又取代金属范成为铸钱的主要方法。

    公元前179年文帝刘恒继位,他继位后亲贤纳谏,倡导以农为本,注意发展生产,紧缩通货,把从税收收来的钱储存于国库之内,不在放出,同时取消盗铸钱令,允许自由铸造,鉴于五分钱轻小于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铸行半两钱,因朝廷法定钱重四铢故称“四铢半两”。四铢半两直径2.5厘米上下,重2.2 ——2.8克,穿孔明显变小,按内郭分有郭半两与无郭半两两种,背平,半两钱虽为小篆,然笔画方折已显汉隶风韵。官铸有法钱,许民间铸四铢钱,吴王刘濞、大夫邓通等自铸四铢钱而成巨富(邓通半两在面的上、下方有添加加重的方块,容易识别)。四铢半两因较顺应当时的国势民情,在汉初币制多变时铸行长达40年之久。

     

    中国的叠铸技术早于外国,外国能找到最早的叠铸是公元二世纪罗马时期的私铸银币叠铸。

    相当于东汉末期。

     

    而东汉时期,中国的叠铸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东汉烘范窑遗址位于温县城西15公里处的西招贤村西北。1974年在这里发现一处汉代烘范窑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地面散存着大量的汉代陶片、铁渣、炉砖、红烧土和砖范块。经河南省考古队发掘发现,文化层厚1 2米。从四座残炉和窖室内挖掘清理出来500多套尚未浇注的叠铸陶范,器具种类有16类36种之多。大部分是铸造车马器具的,有轴头、轴承、革带扣、马御(嚼子)等。每套铸范由5 14层叠成,最少一次可浇铸5件,最多一次可浇铸84件。

     

    新莽时期,叠铸范跟平板范同时使用,有大泉五十、货泉等的叠铸范,东汉五铢也采用了叠铸范,这些叠铸范都很先进,面背在同一个范上,子范用一块母范即可制作完成。将子范旋转180度,面背正好合范。货泉有很多的合背、合面,就是合范错误而造成。

    三国魏晋仍在采用叠铸工艺。

    南朝梁也采用叠铸,但有些返璞归真,不再面背同范,而是单独制作面范和背范。

    未发现隋唐有钱范,此时很可能已经采用翻砂或失蜡法,不再用陶(泥)范铸钱。

     

    书上和博物馆里,有几个四铢半两的叠铸范

    上图右边两个范我认为不对,按上面铸造,必然会有很多带三个浇铸口和四个浇铸口的四铢半两存在,我们见到的四铢半两,基本只见到一个浇道口。

    钱形多不规矩,或是私铸用的铜范。

    这俩范也不合理。

     

    仔细琢磨这几个范,多数是不合理的,也难怪学术界对它们是否真实用于叠铸存在质疑。

     

    近日,朋友出差渭南,地摊上偶遇一些铸钱残件,发图给我们看后,看着是叠铸的残件,我们很感兴趣,朋友将它们转让给了我们。刚开始还以为是五铢的叠铸件,上手才发现是四铢半两叠铸件。这些看似普通的残件,却能直接证实四铢半两叠铸范应用于铸钱事实存在。纠正对原始叠铸范铸造方式的很多错误认知。

    这个树芯有19层,平均每层只有3.63mm,相当的薄。残留的范未烧结,说明范的强度不会很高,范的直径也就不会太大。

    每一层只有六枚或九枚四铢半两,不会太多太大。我们看到的每个树枝头的两枚半两靠的非常近,说明一个树枝只能两枚儿不是三枚,所以,每层只有六枚。

     

    文章准备发出预览的时候,西安宋捷提供了一组图片。

    这个带浇铸口的树芯,宋捷是年初得到的,看着跟我们得到的残件是同一批。细数它至少有22层。

     

    我们看到的19层和22层都只是残存折断的部分,完整的我估计在50层左右,约18cm长,加上浇铸口,完整的钱树高度大约在20cm左右。

    叠铸范一次能铸造钱币132枚(按22层算)-300枚(按50层算)。比平板范铸造一次成型的数量要多很多。

    实测四铢半两的直径在24mm左右,平均厚度在1.3mm。

    根据残件,我们复原了这批采用的范的模样。

    本图是由sam合成的四铢半两铜范模拟图

    我们合理推测,四铢半两的叠铸范大致应该是上图模样。范内侧深度为3.63mm,将范土倒入母范中,按实,抹平,再倒出,阴干。将多个泥范叠放在一起,外面抹层泥固定,即可进行浇铸。

    铜范直径我们推测约在12cm左右,抹泥固定厚的整套叠铸泥范直径在13cm左右,高度约20cm。直径高度比0.65,跟黄金分割点0.618非常接近。从美学角度来说是非常完美。

     

    从残件里遗留的范块判断,原始叠铸范很可能只是阴干而未烘范,或烘范温度很低,尚未烧结成陶。

    四铢半两叠铸范虽然是单面范,但并不需要另外单独制作一个平板背范,只需将范的背抹平,即可作为另一个范的背范使用。

    四铢半两叠铸范虽然未用到榫卯结构,但叠装非常方便。由于范是圆形,无需一定要将范同一位置对齐。在范的浇铸口插一根木棍,任意叠放即可,叠铸范组外面会非常平整。

    从实物看,有些叠铸范是按相同朝向堆叠;也有些是错开的,即两个相邻的范从上往下看,树枝是均匀的六分叉。

    结语:

    四铢半两叠铸残件实物的存在,证明汉的四铢半两确实部分采用了叠铸工艺。对原始叠铸范是否实用的怀疑可以彻底推翻。

    四铢半两叠铸范采用的是单面范,一面全是钱,另一面平背;

    未采用榫卯结构,单面范无需榫卯定位;

    采用圆盘形,是为了方便叠范,任意堆叠都不会出现问题;

    每层范很薄,平均每层只要3.63mm厚,西汉之后的叠铸范要厚很多;

    范未经烧结,或烘范温度很低。

    还原的钱范跟以往出现的各种铜母范布局方式不同,每层只有三个分叉,六枚钱币。

    1条评分 ,红包+300.00
    园地网络客服 红包 +300.00 优秀文章 2021-07-06 12:25:09
    离线 晋龙藏
    一级发帖
    好评
    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0-07-08
    最后登录
    2023-06-26
    1楼 发表于2021-07-05 09:16:37

    沙发~O(∩_∩)O~

    离线 大西北
    实名认证
    好评
    13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8-05-16
    最后登录
    2024-05-28
    2楼 发表于2021-07-05 09:27:45

    学习

    2021-04-19 转正
    离线 钱王
    实名认证
    好评
    213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9-11-12
    最后登录
    2024-05-28
    3楼 发表于2021-07-05 14:34:02

    学习

    离线 古泉拙阁
    实名认证
    好评
    49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1-23
    最后登录
    2024-05-27
    4楼 发表于2021-07-05 21:30:27

    学习

    2020-11-11 转正
    离线 宝贝疙瘩
    保证金用户
    好评
    6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9-10-10
    最后登录
    2024-05-19
    5楼 发表于2021-07-05 21:48:26

    这才是园地该有的帖子。

    离线 守拙者
    实名认证
    好评
    5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9-12-08
    最后登录
    2024-05-29
    6楼 发表于2021-07-05 21:51:43

    技术强帖,大赞!

    2021-02-16 转正
    离线 雅玛
    实名认证
    好评
    4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2-22
    最后登录
    2024-05-27
    7楼 发表于2021-07-05 22:05:51

    前排拜读!

    离线 上官鹤一
    实名认证
    好评
    3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02-23
    最后登录
    2023-06-16
    8楼 发表于2021-07-05 22:16:50

    哥,你是南阳的吗?

    X楼主留言:
    我在武汉。去过三次南阳。
    离线 哈里
    实名认证
    好评
    51
    差评
    2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1-19
    最后登录
    2024-05-28
    9楼 发表于2021-07-05 22:30:36

    好文章,长知识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