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泉,钱之别称、雅称。中国泉币,源远流长、品类繁多、形制各异、材质不一,自古至今,何止万种。
幼时,取“铜钱”自制毽子,用“铜板”玩耍、游戏,发现其上各有文字,便觉好奇;及长,始懂“皇帝”、“年号”之意,对此兴趣愈浓。后赴苏州求学,则正式步入古泉收藏之列,方知泉海之浩瀚,每周末徜徉于古玩市场,学习、观摩、购买、交换,至毕业返乡,竟得各种泉品二、三百枚,且对古泉之保养、真伪鉴定小有造诣,为学业之外又一大收获。
三十余年间,集藏不辍,为之痴迷。曾骑一单车在外数日,走村串户收购;曾屡为一心爱古泉,奔走数趟乃至十数趟,或得尝所愿,或失之交臂;曾多次往返、留连于拆迁、取土工地,寻觅古泉踪迹。近年来,网络发达,则成为各大钱币网站、微拍群之铁杆粉丝,围观、欣赏、参拍、网购。每遇心仪之泉品,宁不食佳肴,不着华服,而倾囊求购,如获至宝。但获新品,必随身把玩月余,方肯置之册内。
闲暇之余,则取所藏,欣赏其形制,品读其钱文,比较其版别,赏心悦目、乐此不疲,虽整日而毫无倦怠之感,或邀三五泉友,饮茗品泉,互通有无,畅谈泉界轶事,共享捡漏之乐、漏藏之憾,视之为人生一大快事。
在欣赏、把玩古泉的同时,触碰、再现历史,与古人对话,仿佛看到刀布币背后的群雄逐鹿、秦半两背后的一统天下、契刀五百背后的托古改制、太平百钱背后的鞠躬尽瘁、凉造新泉背后的五胡乱华、孝建四铢和太和五铢背后的划江而治、隋五铢背后的揭竿而起、得壹元宝背后的渔阳鼙鼓、唐国通宝背后的故国神游、靖康元宝背后的山河破碎、大元通宝背后的金戈铁马、永乐通宝背后的大典编纂、咸丰元宝背后的江河日下、袁大头背后的倒行逆施、抗战币背后的铮铮铁骨……
盘点所藏,归类、整理,共得古今(自商周贝币至人民币四版币、流通纪念币)各类泉品一千五百多种,两千余枚,虽只为“泉海一粟”,然敝帚自珍,奉若至爱,并悉数摄影成像,装订成册,虽拍摄技术拙劣,仍敢冒污人耳目之韪,以示同好,意在抛砖。
辛丑四月(2021、5)
品泉斋主人 张根良 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