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引用一位泉友上个月的贴子,大意是古钱崩盘是不可能发生的杞人忧天。土人我是持悲观态度者,预言泉市十一月前会有大回落。请市场灵通者指教,现在钱币市场到底是什么情况。
以下引用———
时间过得好快,从接触第一枚古币到现在,都快20年了。近20年来一切都在飞速的改变,古币也一样,一元的涨到了1000,1000的涨到了好几万。从而形成了所谓的行情。在币圈有这样一种现象,涨了有人抱怨贵,疲软了又有人嚷着是不是要崩盘了。好也不行,坏也不行,古币它真的太难了。
总有人隔三差五的吼着:币圈崩盘论。20年来,少年都变成大叔,少女都变成大妈了,这种声音还是执着的喊叫着:“炮声一响,你拿着你的古币,能买豆腐吗”?
“经济内循环开始后,谁还来买你这些破铜片子”
更有豪言壮志称:“2020将会是古币行情好的最后一年,以后都不会再有这样的行情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般持这种腔调的,有两类人。一类是玩了很多年,但是从来没有把握住过一次行情,手中没留下货的人。还有一种就是进圈没几年,实力不够,囤不起货的人。他们盼望着所谓的崩盘,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缝低吸入。
很多人一提,就是这样有多少,那样有多少。还有人说“我有个朋友,某某品种,有一大口袋,他要是放货,这个品种都要崩盘。呵呵,我还以为是他自己有那么多呢,原来仔细一看,是所谓的“朋友”。真佩服这种‘无中生友’的大侠。其实从这言论当中,就透露了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一大口袋就很多了吗?一个口袋能装200斤,拿普通小平钱来算,120个一斤,也就才24000个。一个品种二三万个就是他能想到的,最大巅峰值。这格局也是没谁了。咱见过大咸丰都用仓库堆的,一个普通小平钱品种,别人囤大几十万枚的,也没有放此豪言。在走批量货的人眼中,你一个品种几万枚,那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吗,有啥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说到钱币数量,除了有极少数名誉珍品以外,其它的,数量都大。古币嘛实质只是一种货币而已,发行货币的初衷是什么?是拿给你收藏的吗?显然不是,通宝通宝,是要天下流通的宝货,能少到哪里去?现在这个世道,你再拿数量去恒定价值,已经out了。咱普通玩家们,请翻翻你的册子,有几个是孤品,又有几个是大珍?不是孤品不是大珍,它就没有价值了,咱就不能玩了吗?呵呵
这个社会太残酷,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平凡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是中产及以上阶级,但是很不幸的一件事,从古至今都在发生,从未变过,那就是“根据虹吸效应,80%的资源,都在向着20%的人手里靠拢,最终都会沦为特权阶级的支配玩物”。比如官窑,比如名人字画,你买的起吗?你买不起,就代表别人也买的起了,就要崩盘了?说句扎心的话,往往不是你淘汰了古玩,只是古玩淘汰了你而已。当然也会有很多人不甘心,想要打破这种格局,一声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又有几个平民成功的呢?阶级的固化一旦成型,想要打破谈何容易,通常要改变这样的状态,你只有两个选择:1:让自己也变成那20%的富有阶层,从而享受和支配特权。 2:再来一次像文革那样的清盘,翻身农奴把歌唱。一切从新归零,从头再来。凭心而论这样的想法是痴人说梦吗?显然不是。世间万物都遵循着一个道理“盛极而衰”,所以我们可以预知,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但问题是你不知道它何时会到来。就像你知道每个人都会死,你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一样……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或者更长久……就得看你有没有那么长的寿命,等到那一天的降临了。今天很残酷,明天很艰难,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都死在了后天清晨的黎明到来之前……话又说回来,就算你等到了一切归零从头再来的那一天,你又是否真的有勇气下手呢?就像八九十年代一样,古币的价格和现在的比较起来,几乎连白菜价都不如。但当时也没见有几个人敢不顾一切的下手啊。说没钱吗?八十年代有不需要抵押的无息贷款,要是不知道这二三十年之后的结局,回到当初让你再来一次,摸着你的良心想一下,你敢出手吗?
我们既然在买东西,买的就是对它未来价值的认可。不认可未来,感觉明天咱中国经济就要玩完,感觉十年以后我们普通人连豆腐青菜都吃不起的人,那您现在就该多吃点豆腐青菜,以免十年后没得吃。你既然这么能看清明天的形势,还敢那么肯定。那今天、此刻、现在、你该做的不是在这里蛊惑人心,说大家以后都吃不起米饭啥的。而是去囤大米,毕竟奇货可居嘛,真到了你口中,我们都吃不起大米的那一天,你就成了最有眼光,思维最卓越的人,加油,深挖洞、广积粮,我看好你哟。
(以上观点,只是闲暇之余的胡侃,那些喜欢对号入座的大侠,麻烦看清楚你手中的票号,再来决定是否要坐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