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座上的十字架,出现在1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最被盛誉的时代。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平突厥,经略西域。九年,波斯人阿罗本怀揣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的“聂斯脱里派”教义至长安,被太宗皇帝许其在中土传教,是为“景教”在中国的发端,至唐末在中原衰落。公元11世纪初,景教再次东传,活跃于西北部边疆,居住在今包头、东胜一带的蒙古族克烈部,漠南的汪古部成为它的信徒。元世祖忽必烈的母亲即是一个虔诚的景教徒,这位了不起的女性政治家,以过人的胆识和远见,通过对景教教派的拉拢与包容,为其子奠定了一条开放的宗教政策之路,这使得大元王朝不仅从武功上,更从精神气质上吸引着西方的目光,这位统一中国版图的大汗则以帝王之身与基督徒马可•波罗保持了多年的朋友关系。而景教也由此在元朝由北向南发展至福建泉州(该地为南方景教中心),历经整个元朝的兴衰。
此件在元代青铜十字架,正面有浮雕金刚杵纹,十字架上部穿孔则可用于悬挂。金刚杵是藏传佛教里的修行法器,象征力量与智慧;而十字架则是基督教文化的标志,如此混搭,历史便要传递出种种:在信仰藏传佛教的蒙古高原,金刚杵,象征无畏圆满,十字架,则代表救赎重生,十字架下莲花变成了莲花指,融合佛教和萨满献祭等其他宗教元素,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亦呈现某种文明可能达到的无可比拟之高度。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否会让人想到阿拉丁宝藏的钥匙,亦或是精绝古城的传奇故事。
然而最诡谲的莫过于文化之生命,亦如四季交替、万物轮回。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随着大明帝国兴起,景教也随风消散在东去的长河中。而繁华落幕的古城,在大漠孤烟下的旅人的,是信仰之力还是无尽的诱惑支撑着勇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