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查看 2283 | 回复 13

    [原创]只羡鸳鸯不羡仙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血鸽
    实名认证
    好评
    8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6-21
    最后登录
    2025-10-03
    1楼 发表于2008-02-22 14:01:00

    鞶鉴图,又名八花转轮钩枝鉴铭,原创者为唐代南海奇女子,佚名 鞶鉴图考据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云:郑伯之享玉也,王以后之鞶鉴与之。注云:鞶带而以鉴为饰也。说文训为大带,古人有书箴词于其上以为鉴者,故亦谓之鞶鉴。文心雕龙铭箴条下,有指事配位、鞶鉴可征等语。
            《鎜鉴图》序 太原   王勃撰 上元二年岁次乙亥十有一月庚午朔七日丙子,余将之交趾,旅次南海,有好事者以转轮钩枝八花鉴铭示余云:当今之才妇人也。观其藻丽反覆;文字縈迴,句读屈曲;韵调高雅;有陈规起讽之意,可以做鉴前烈,辉映将来者也。 昔孔诗十興,不遗卫姜,江篇擬古,无隔班媛。盖以超俊颖拔,同符君子者矣。呜呼!何勒非戒?何述非才?风律苟存,女士何算?聊抚镜以长想,遂援笔而作叙。 鞶鉴图解读方法 花上八字外围读法 由右至左,每句四字,读完一周、逐次进一字,照读一周至终止。左读方法亦然。 由右至左—— 1、 光耀日菱,芳照室清 2、 耀日芳菱,照室清光 3、 日菱芳照,室清光耀 4、 菱芳照室,清光耀日 5、 芳照室清,光耀日菱 6、 照室清光,耀日菱芳 7、 室清光耀,日菱芳照 8、 清光耀日,菱芳照室 由左至右—— 1、 清室照芳,菱日耀光 2、 室照芳菱,日耀光清 3、 照芳菱日,耀光清室 4、 芳菱日耀,光清室照 5、 菱日耀光,清室照芳 6、 日耀光清,室照芳菱 7、 耀光清室,照芳菱日 8、 光清室照,芳菱日耀

    离线 心素如简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2-13
    最后登录
    2021-04-10
    2楼 发表于2008-02-22 15:16:00

    [s:17][s:17][s:17]

    离线 驺虞峙钱
    五级发帖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5-05-07
    最后登录
    2025-06-10
    3楼 发表于2008-02-22 16:23:00

    [s:17][s:17][s:17]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2-22
    最后登录
    2025-04-29
    4楼 发表于2008-02-22 19:20:00

    [s:02]

    离线 清风流水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2-15
    最后登录
    2021-04-10
    5楼 发表于2008-02-22 23:10:00

    好钱 好解

    离线 双清
    五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6-02
    最后登录
    2021-05-15
    6楼 发表于2008-02-27 01:23:00

    [s:17]

    离线 宁静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9-27
    最后登录
    2021-04-10
    7楼 发表于2008-03-04 07:20:00

    这是女人用的钱,大老爷们要它做啥?让了吧?

    离线 血鸽
    实名认证
    好评
    8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6-21
    最后登录
    2025-10-03
    8楼 发表于2008-03-04 13:43:00

    何为“鞶鉴图”?到了唐代,唐人着衣仍有皮制的束衣带。鞶鉴便是悬于皮带上的铜镜佩饰。鞶鉴图据传是初唐南海(广州)一位才女(佚名)的杰作,实际上是那佩饰上的回文体铭文。她用192字,每句4字,环旋往复,词藻华丽,所以也被称为“转轮八花钩枝鉴铭”。此图最初存于宝庄严寺即今之广州六榕寺中。此图在之后的千百年中,流转过程颇有传奇性。上元二年(675年)冬,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第二次前往交趾(今越南)探父,路经此地,应邀为宝庄严寺撰写舍利塔碑文,有人以这鞶鉴图相赠。王勃观图大为兴趣,不仅赞其精巧,且认为“韵谐高雅,有陈规起讽之意,可作鉴前烈,辉映将来者”,挥笔为之作序。不料王勃竟于当年在归途中溺亡。直到一百多年后的元和十三年(818年)春,时任中书舍人的翰林学士令狐楚在宫中夜值时,于书库披阅古今名家专集,偶然在王勃集的卷末翻出这《鞶鉴图》并序,爱不释手。翌日照样摹写一幅,并撰写一篇跋文以记其事,带回家中珍藏。8年后,令狐楚出任河阳(今云南省)节度使,又命随军潘玄敏用白绢复制多幅,分送阁僚。此图得以广泛流传。到了宋代至道元年(995年),学者桑世昌奉旨编纂《回文类聚》一书,将此图列于卷首。后来的清代学者屈大均作《广东新语》时,有专文述其事甚详,也称其文词有“风人之旨”。
                近二三十年来,广州璇玑学者、著名书家黄羲平先生有志于“起衰续绝”,专注于璇玑之学,曾以中国妇女文学视之,著有《回文丛话》书稿,对《鞶鉴图》有独到的研究,他还捐献一方鞶鉴图存放于广州六榕寺碑廊之中,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此鞶鉴图乃文雅之玩,非女子专用!历代诸文豪、学者看到了它的观赏价值与知识价值都爱不释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4 5:54:16编辑过]

    离线 苏记铺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1-03
    最后登录
    2025-03-04
    9楼 发表于2008-03-04 18:39:00

    图文并茂,好!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