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 转到
    查看 2028 | 回复 12

    刚看到的[开元CC版主的图]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10-18
    最后登录
    2024-06-07
    10楼 发表于2004-02-27 18:07:00

    新莽“国宝金匮”钱流传、作伪及出处



    罗宏才

      新莽“国宝金匮”钱传世极少,向为泉界所珍视。关于“国宝金匮”钱之用途,历来泉界争论颇多,但其流传、作伪及出处等事,却鲜见提及。笔者近年来曾先后数次走访解放前曾在西安南院门,鼓楼北回民坊开设古玩铺及经营古玩业的阎秉初等先生,获得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现将调查所得的材料公布于众,并试加说明。

      关于“国宝金匮”钱之存世情况,蔡季襄、朱活二先生均曾有宏文论述。谓传世品仅有二枚半是真品(其中一枚仅余上部),对其流传始末诸事却未见细论。据现年87岁的文物鉴赏家阎秉初先生(清末民初陕西著名书画艺术家,文物鉴赏收藏家阎甘园次子,解放前曾在西安南院门、鼓楼开设过鉴古阁,艺苑斋古玩店,解放后在西安古旧书店工作台,现退休在家)谈蔡、朱二先生所谓完整的“国宝金匮”钱,其实是由他们家于民国初年经手买卖的。他回忆说民国初年他家曾在西安南院门开设五州大药房,于药房一侧另辟有一间门面的古玩店铺,由其长兄阎履初经营,雇用外号叫“陈聋子”的一位学徒(街面上人称“陈相”)站柜台。平时为之挂眼,拉纤收货的主要有与阎家有旧的回民坊古玩商人金三、马二等人。

      约在民国八、九年前后,西安城西北隅杨家城(汉未央宫遗址)一带农民在耕田时发现“国宝金匮”钱一枚,即告知陈聋子,陈不敢作主,金、马二人遂相邀找阎履初,力劝阎履初购回此物,阎履初从未见过这种东西,为慎重起见,便将此物携回家中让其父阎甘园观看。阎甘园认出此物即为清代以降闻名于世之新莽“国家金匮”钱。又见此钱十分完整虽稍有土花剥蚀,但遍地开花体青绿,品相极佳,连说:“这东西好,还没见过这样好的东西。”急命阎履初购回此物,阎履初听了他父亲的话,这才花了几十个现洋把这枚珍贵的“国宝金匮”钱收买了。

      数年之后,阎甘园应冯玉祥所邀南下,尝居上海,遍交沪中书画、古玩界耆老、名流。曾将家藏“国宝金匮”钱一事告诉某友,有余挺生者闻讯后原付重金购买,阎甘园遂写信告诉西安家中的长子阎履初,让其速携此物来沪,后以千金之值售于余挺生。《谈泉杂录》因有所记,曰:“国宝金匮,圆泉,古泉汇载之,今余君挺生收有一品,下车方麻,中有篆书‘直万’二字,制作精妙,青绿满身,背无轻廓,据云以千金购得之,真世间之尤物也。余君谓是新莽所铸,未知所本,案余说未必真确。”

      阎家将真品一枚售于沪上挺生君者,当不误,坊间今见如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等书所录“国宝金匮”拓本,大抵均系余挺生所收之物。

      蔡季襄,朱活二先生所谓传世有另外一枚半“国宝金匮”钱真品,对其出处流变诸事,未有详细论述,蔡先生在《泉币》第一期《国宝金匮“时代”与“用途”之探讨》一文中记道:“古泉中有国宝金匮一品者,余虽未见其泉,闻为南林张叔驯君所藏,张君好金石,精于鉴别,古泉尤为所专长,此泉经其审定,其非赝品可知,此外陈君仁涛亦藏一品,据之系让自张君叔驯者,经陈君为之考证(见《东洋货币杂志》第二百十八号)断为莽铸,甚有卓见。”不知张叔驯,陈君仁二先生所藏“国宝金匮”钱品相如何?其与蔡、朱二先生所谓传世之二枚半“国宝金匮”真品就中有何具体联系?

      “国宝金匮”钱之为世人瞩目,至迟应在清季。《古泉汇考》曰:“道光戊申冬日,鲍子年孝廉自青门寄一拓本,文曰‘国宝金匮’,篆书,甚遒劲,亦当是汉魏六朝之别品,云陕西近时出土者,逾年已酉余归京师,适苏兆年自秦中寄售陈太史寿卿,寿卿以赠余,因附记于此。”《钱汇》又曰:“国宝金匮钱,面背肉好周廓,近于西安出土,为刘燕庭所得,曰国宝似正用品,曰金匮,或取珍藏之义与。”

      清代以降,秦中古玩做伪者代有人出,以苏兆年,苏亿年(苏六、苏七)兄弟,张二铭薛重泉父子等最为著名。但苏氏兄弟、张二铭等重在三代铜器,而薛氏父子则重在钱币。兹将鲍康(子年)《观古阁泉辨》中《观古阁泉选后序》一段抄录于后,文曰:“伪泉至今日狡绘甚矣!其翻刻者,有江南之苏州,山东之潍县,甘肃之秦州,要以长安为巨擘。闻以真泉置极细砂土上,印之为模,铸成时,刀以剔之,石以磨之,衣带以和之,俟沙痕尽化,然后涂以墨漆色,或埋置土中,使微锈,虽乏青绿,矛视几无以辨也,黠者科复以铜杂铸,令铅色透露,赏鉴家所谓水银古,尤易乱真,逮薜氏父子刻泉一出,一时伪泉更无出其右者......薜氏死后,其子甫廿令,即世其业,余尝谆谆规戒,虽赧然有惭色,终以利之所在,不肯步体,不三年其子又死,薜刻遂绝,而所作已流播南北,必传无疑矣。”

      刘汉基先生(古钱币专家,解放前曾在西安南院门摆古玩摊,解放后在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市文物商店工作过)在世时,常与我论及薛氏父子钱币伪之法,并数次告我早年曾频闻西安回民坊老古玩商人传言薛氏父子当时曾伪作“国宝金匮”钱事。按清末文物收藏大家陈介祺、鲍康、刘燕庭等均瞩目关中,与苏氏兄弟,张二铭,薛氏父子多有交往,苏、张、薛三家多次为陈、鲍、刘收买古玩大致陈重铜器符印,鲍、刘则注重钱币。鲍、刘当时均精于钱币鉴定,自谓所藏无赝品,鲍、刘二人既精于鉴别又深谙秦地伪泉内幕,故薛氏父子之假“国宝金匮”钱很难骗过他们。因此《古泉汇考》、《钱汇》所载刘燕庭对所收“国宝金匮”大概不是赝品。又曾闻薛氏之后,民初有一银匠,亦曾在西安制作假印、假钱,其制作的“国宝金匮”钱还曾卖给过某外国人。诚如此,传世之“国宝金匮”钱真品当不限于蔡、朱二先生所谓“二枚半”之说。

      传世之“国宝金匮”钱不论真、假,俱出于西安无疑。真品者,均出于西安城西北隅杨家城汉长安遗址内。据年届90岁的西安老古玩商人李风祥老人(解放前曾在鼓楼北开设积盛斋古玩店,常去西安北乡收古玩)告知,民初他在杨家城一带乡村收古玩时,常闻当地老人言,自清季以降,此地曾先后几次出土过一种上圆下方的古钱币,据说都卖了大价。”此种所谓的“上圆下方”的古钱当系“国宝金匮”钱无疑。果真如此,这不仅解决了多年来关于“国宝金匮”钱详细出处的疑问,而且对于解决有关“国宝金匮”钱的用途及性质争论可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摘自《中国钱币》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01-07
    最后登录
    2021-04-10
    11楼 发表于2004-02-28 05:06:00

    这种好东西我这里没有!~`羡慕!!

    离线 润泉
    六级发帖
    好评
    32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2-15
    最后登录
    2024-03-25
    12楼 发表于2004-02-29 03:07:00

    以下是引用笑泉在2004-2-27 0:07:38的发言:
    大家多虑了
    第一,美丽珍贵的她还在我们中华大地的爱她之人手中,
    第二,她,肯定是莽时的宝贝...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