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半两的重量也许呈现的是“两头重中间轻”的趋势。初期各城邑学习魏国圜钱铸币,形制无定式。商鞅变法遗产的逐步落实,使得秦国各地标准趋同,秦惠文王有了条件颁布“初行钱”法令。但实物货币的减重是必然趋势,官府有动机,民间私铸盛行,再加之秦律“美恶杂之,勿敢异”的规定,于是劣币驱逐良币,小钱逐渐充斥市场。不过到了战国后期,正如泉友所说,秦国在军事过程中突然获得了大批青铜,遂融之为币,论功行赏于军市,所以这些厚重型半两几乎都出于陕西以外乃至内蒙桂林,而关中地区却反而极少出现。
个人愚见,就当抛砖引玉了,请各位泉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