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649
主题
3969
帖子
5276
积分
量大=有母,这逻辑就不对,哪天是不是来个五铢母?我本不玩宋钱,但是对这个逻辑深痛恶觉。
7
1127
1141
看过
235
249
纵观辩论,隔壁的老王说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至少从逻辑和表述上很清晰
要讨论问题,至少应该先具备隔壁的老王那样的知识储备和罗辑思维,否则就是胡搅蛮缠,跳梁小丑,基础知识都没有的先自己默默学习学习吧
233
568
1034
楼主的观点是。 正字蜡样——失蜡法制样钱——修理修穿捡好的上程——批下来了可以生养——开始宋母生涯
137
4350
4624
皕观真人:8楼老兄所言颇多妄断,逐条辨析如下:1、所谓于史无载,宋史等书载铸钱数据多引具体负责官员进奏文稿,所谓文简意赅,制作锡母应是当时作为一道特殊工艺,带有炫耀忠实执行中央指令之意,同时也阐述了为什么要多耗工料的解释意味,实际铸钱中所采用的工艺如雕刻木样,制作母钱(铜)等工序,无意之中被视作理所当然之事而忽略未报。最简单之明证,宋代铁母因版式独特及材质的可辨性,已被广大泉友广为认...
8楼老兄所言颇多妄断,逐条辨析如下:
1、所谓于史无载,宋史等书载铸钱数据多引具体负责官员进奏文稿,所谓文简意赅,制作锡母应是当时作为一道特殊工艺,带有炫耀忠实执行中央指令之意,同时也阐述了为什么要多耗工料的解释意味,实际铸钱中所采用的工艺如雕刻木样,制作母钱(铜)等工序,无意之中被视作理所当然之事而忽略未报。最简单之明证,宋代铁母因版式独特及材质的可辨性,已被广大泉友广为认...
非常好的文章,谢谢朋友提供,希望能多发铸造工艺的好贴,再次感谢
334
1488
2156
继续和隔壁老王兄辩,又发现一漏洞,有意思,和帝王陵挖掘是两码事,一是挖掘的技术成熟,但是挖掘会产生不可避免的一些破坏,而且保存的技术并没有完善。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挖先人陵墓总是不好的,尤其是官方带头挖,死者为大,不管是不是帝王,不管是不是带着带着考古和文化的色彩,所以我们的原则是对一些毁坏程度大的陵墓进行保护性挖掘,如果主动挖掘的话那就没完没了了。
不过有一点,赞成隔壁老王兄,这个结论急不来,火候未到,只有量变引起质变,不断推演,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结论。
693
6989
8375
隔壁的老王: 修穿+漂亮,也可以是精铸,精制,头炉,初铸。 说是铜母钱,必须得有依据,有什么依据吗? 1,史料有无依据? 答案是,没有,无论宋史宋会要,里面多次提到了锡母钱,却无任何铜母钱的记载,哪怕是一次都没有。 2,清代有铜母钱,宋代就一定会有铜母钱? 请诸位想想唐开元,同样是青铜铸造,同样是铸造量巨大,同样是版别众多,同样是有精修穿有铳穿有不修穿,同样是有大有小,同样是有精有粗,为什么没有任何人敢说开元是母钱翻砂法铸造的?尤其是初唐开元,谁要是说有母钱,那都是个笑话。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了宋代,精铸钱就成了“母钱”了? 3,有些特别精制的钱,是不是母钱?性质是什么? 比如水归堂的精美元丰,再比如在宋版看到过的精美文政大字,再比如有些版别稀少而又精美的精制钱,性质是什么?难道一定是母钱吗?如果大家了解清钱,应该知道清钱分为雕母,铸后二次雕母,母钱,进呈样钱,部颁样钱,地方仿部颁样钱,地方试铸样钱,宫钱(分为宫内大制钱,挂帐钱,挂灯钱,包袱钱,上梁钱,赏赐钱等多种),头炉大样钱。。。如果轻易的将宋代“漂亮”钱认定为铜母钱,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依据。更何况鼓铸都是分多批次进行的,同版有精有粗,有精制有粗制,有大有小,这都很正常。 民国和近代古钱币收藏家们,不是没有注意到宋钱或其他朝代有这个现象,但他们将这类钱谨慎的定义为“大样,精铸,初铸,头炉”,交易价格也会比普通钱稍贵。到了今天,宋钱还是那个宋钱,而某些人却在没有任何史料依据与钱监实物发掘证据的前提下,生硬而又轻率的将这类钱定位为“铜母”,为了什么利益驱使罢了。。
说的太对了!因为宋代钱币太多,卖不上价,好多泉商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手上的泉品卖出去,结果让好多不了解宋代钱币史的朋友高价接盘了!
9410
34015
5.3万
多看看宋代铁母,对研究铜母有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