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一些所谓“大佬”,认为自己玩了几十年的钱币了,知识“丰富”了,该干点啥名留青史了,所以毫无依据,只凭空想写了几篇所谓的“宋母论”,迎合了大众捡漏和发家致富的口味,带动宋母火起来了,几元一个的卖几百几千,谁不愿意?尤其是手里有货的商家,本来批量装册的东西,挑挑拣拣又多卖了好多钱,何乐不为?那些接盘的,为了不让自己高价买的“母钱”贬值,也是各种鼓吹。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各种“母”出现了,什么一次母二次母工作母;如今清钱稍微冷加工过的,就是母了;而且正慢慢的向雍正母、康熙母发展,还有所谓的崇宁母,甚至开元母等等等等。各大评级公司在利益驱使下,也开始评母。有一些跟帮起哄的学习还没学明白,就想研究着出书著述。你提出不同意见,他就跟你吹胡子瞪眼。
研究是好事,但是不能乱来,对待艺术最起码也要有认真的态度,尊重艺术。就像前些日子挺火的针管射墨的那个人,已经是书法协会委员了,可谓是书界的“大佬”。他为什么走上这条路?还不是认为今人书法不可能在“质”上超越古人了,想名留青史就得创新。但是他这个创新真的就能名留青史?还是贻笑大方?几声叫好声色犬马也算是有人认可吗?
古钱自古以来就多人收藏研究,远的不知道,清朝和民国就很多,其中也有不少的大家,当代也有很多大家,但是为什么就这两年才提出宋母之说?早干嘛去了?以前信息不够发达?还是现在有新发现?清母也是,只要冷加工一下,都是母,你知道这种加工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吗?以前不够母的,现在都是母,是近两年降低了标准吗?我们对普通钱的品相要求越来越高了,却对母钱的品相要求越来越地了?
宋母有,连铁母都有争议,很多人认为它只是样钱。铜母更是争议不断,但是不是你所谓那种修穿背正的“精铸”品,还有待而论。
学术要想站得住脚,首先得经得住质疑,不是有几个捧臭脚的就成了学术了。宋母论首先就经不住质疑:
1.修穿背郭规整就是母?字口都糊成那样了,翻出来的子钱还能看吗?母钱背那么规整,为什么翻铸出来的子钱背那么歪?母钱修穿这个理论是哪个史料上记载的?或者是某些人凭“经验”推论的?
2.同为宋钱,为什么宋元、太平、重和、宣和元、大观折十等不见母?甚至崇通崇重等也没几个人敢说是母。是因为他们个个精铸?那么问题又来了,因为其他年号的宋钱制作都粗劣,所以说挑出几个制作好的就当母?还是那几种钱的制作方法不一样?
3.有些人居然把是否有拔模斜度用在宋母上,试问,宋母如果是翻砂铸造,那要拔模斜度干什么?砂模重复利用?有可能吗?
所谓母是用来翻铸子钱的,不是拿个稍微修修穿,背规整些的就能翻铸,有手艺的可以试试,用你那个所谓的母翻铸出来的子是什么样的?会不会被皇上杀头?
上个图,呼应标题,这样子都不敢称母,你们那些小破钱哪里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