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名认证
- 好评
- 2
- 差评
- 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9-06-16
- 最后登录
- 2024-12-14
|
楼主 发表于2020-01-06 17:22:35
初涉泉坛者和藏力深厚的老玩家,多喜欢追求那些原汁原味的老钱币,有历史的印迹,也有岁月的磨痕,睹物思人,不免想见当年的英雄豪杰风采,心情也随之飘荡开去。个中滋味,非性情中人,有怎能产生呼应。一枚花钱在手把玩,仿佛回到了百多年前的书香岁月,一时间,前尘往事,历历在目,厚重的钱体,足以承载起这份断不了,舍不去,离不开的情绪。 人世间,但凡有美的,便有丑与之相对应。矛盾也因之而生,如果说,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只是既往云烟的的话,那么在这泉界一隅之地,同样也滋长着矛盾纷争,最突出的,便是真假之争,新旧之辨。因为有利可循,从古至今,便有各路“能工巧匠”汇聚于这一亩三分地上,小心耕耘,精心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神话。说他们编织的是神话,是因为这些伪造出来的东西,没有厚重的沉淀,更无太多的文化支撑,只因为有了太多人好他,便生拉硬拽,和古人、前事扯上一些关联,也有那好古之人,尤其喜欢这样附庸风雅的体验。对于名人使用的物件,或是与大事件有关联的见证品,倍加倾心。本来平淡无奇的前朝旧物,甚至无多少美感,便也成了竞相仿造之物。尽心描摹到神乎其技,以至神乎其事。 近世短短几十年间,民间的造假潮,伴随着受官方鼓励的收藏热,迅速兴起,不细审真假,只求捡漏。在这种暴发户式的片面追逐心态影响下。史无前例庞大的造假军团,借着科技进步的传动带,将数不清的真假难辨之物,呈递到世人面前。举国上下,高价竞夺,以至到了凡古必宝的地步。作伪者的生意自不必说,便是那后来跟进的收藏者,急匆匆拾掇起几件20、30年前的老物件,也能迅速找准定位,觅得下家,卖个称心如意的价格,一切如同楼市泡沫,裹挟而来,癫狂而去,波及到处,满眼尽是考古学究。 真正苦了的,是那些真心爱好品鉴的“遗老遗少”们,看到收藏品市场不可阻遏的上扬势头,亦喜亦悲。既然不舍真爱,就只能水涨船高地接受一波又一波的新行情,每每收获一枚大开门的古币,便摩挲把玩再三。心中所想,尽是收藏路上艰辛,打眼的经历,可叹,真是当年故事不少,风雨更难熬。
毋庸置疑,真伪难辨的时代,给收藏领域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在表面澎湃火热掩映下的,是人心的不可信托,以及欺瞒巧诈的伎俩。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有一种的观点还是正确的,造假者趋于功利,便无暇在艺术领域多做深究,他们造出来的东西,多数还是难逃老藏家的“法眼”。在经验比较丰富的藏友面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并不过时,那些伪劣产品多数没有文化的积淀,也禁不起细节深究,古玩这个圈子,距离上层社会,尤其是与一个时代的精英集团生活之间,毕竟还阻隔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纱幕,想揭揭不开,想去也去不掉,流俗与品位于此泾渭分明。 但这种现象也确实可带给人们以启迪,倘若今朝的造假者中,有那么几个,潜心于艺术品位的追求。摹古而不泥古,比如在花钱收藏领域,造出些有时代传承韵味,却又不失现代美感的精品挂花来,又何尝不是件好事,这的确是一项严苛的要求,但也正因为此,才可见得其背后的生存空间和不菲价值。
最近在把玩的一件新仿花钱,便颇有一些味道,虽然距离收藏意义上的美,还有不小的距离。须知离开了矫揉造作的“古气”,余下的便是发乎自然的琢磨,其中必然有暗合大道的事理蕴含其间。 当纯粹的古色古香已经被炒作到了无法承受的价位时,不管是玩家还是逐利者,都值得在该领域的艺术开发上,下一点思考功夫。这的确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说到底,泉界追捧之物,不过是些金银铜铁,利用这些并不十分稀罕的原材料,进行创造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正如古人的书法,今人有理由超越一样。如今的造假者,如能发扬宏愿,做出几件于传承民族文化有利的新品来,其中的把玩意味,自不待言。藏者又何苦泥于今不如昔的感叹当中,于几件“大开门”的物件间,遍寻真爱不获,输尽钱财,乃至不能自拔呢? 古色古香诚然味道甚好,新泉味道也未尝不佳,怪只怪仿古业者的火候、力道实在不足,心思偏颇,都用在描摹痕迹上。其实,世上无处不通途,关键就是要能坚守初心,为所当为,求所能求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