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精美的泉品------常平五铢收藏小议 近日偶得一批罐装未流通好品常平五铢,其近乎完美的品相、温润绝伦的圆篆、诱人的“三色锈”令吾爱不释手,心中窃喜,更为古人精湛的泉体文化而感叹!于是冠之以上文字“历史上最精美的泉品”,超过反复炒作的“北周四品”,这个头号绝不夸张,也非个人主观臆断。现归纳五点,以供广大泉友参考。 一、该泉基本资料:系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铸造,手头百余枚径均在2.4-2.45厘米,没有超过2.5厘米的,重3.5---4.2克,以往资料提供的径2.5厘米不是非常准确。还有资料说:有参锡劣质钱,但自己手头三批常平和近年来出土的情况来看,均制作精整,肯定为官铸泉品,未见有类似私铸的劣质钱存在,因此以往说法还有待商榷。归纳起来,常平五铢普品多为青铜质,铜质成份有一定的锡金属(坑口不好的常平五铢锈色常常泛白,即可说明,但制作均好),特殊品有白铜质和合背钱(本人手头有一枚白铜常平五铢,制作工艺同普品,但色白如银),偶而再现的细月纹或其它“记号”,并非工艺所致,我分析可能是反复铸造中钱范磕碰而留下的缺陷,无任何研究意义。北周五铢除布泉大小两版、五铢几版、五行大布两版外,永通万国有私铸、后铸之劣品,虽然玉筋篆惹人喜爱,但很少见无可挑剔的绝品出现。 二、常平五铢创历史泉品“三个唯一”: 一是唯一钱肉隐起的泉品,与五铢的字体隐起正好相反。“常平五铢”四个字正面非常平整,但当时设计者为使泉品能够充分利用有很空间,使钱体更显厚实(实质为耐抗耐裂),从每一字的中心处向外延伸,中间最深约2毫米到字边末笔基本与钱肉持平,使得每字笔划间出现由里向外坡度,呈波浪起伏状,既美观又实用,这是其它泉品没有的创意。 二是唯一接郭的泉品。接郭而非借郭,以往常平“借郭”说法不误,常平五铢面无内郭,何来借郭之有,只是平字上横巧接内郭而已。这一点与隋五铢“竖郭”和永安五铢的“借郭”不同,更是其它泉品没有的特征。 三是唯一钱文泉品。常平五铢篆书一绝。“常”上两撇弯曲有致,象美人的眉毛一样,且左笔较右笔弯曲度更大更长;“平”字左点较右点离中竖更远一点;“铢”字字体末笔尖锐,柔中带刚;以上三个特征,难以模仿,是真品与赝品的区分。整体而言,虽钱体不大,但字体较大,没有任何多余的空间,没有其它小制泉品,笔划含乎粘连的问题,这点尤为难能可贵。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得出常平五铢即“历史上最精美的泉品”。 三、市场预测(纯属个人观点)。常平五铢虽为普品,但其价格五年内从10元飙升至现在的20-30元(绝美品已经买到40-50元),主要原因是其无可挑剔的铸造工艺和人见人爱的品相。从目前主流收藏导向来看(即品相导向),个人预测5年内该泉绝美品价格可能突破100元,一般品相价格可能在30-40元左右徘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5 10:02:3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