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2843 | 回复 13

    [欣赏] 唐代青铜笔架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20
    楼主 发表于2019-09-15 23:31:12
    — (1508) 设置高亮操作 (2019-09-16 00:26:58) —

        笔架,也称笔山、笔搁、笔格,汉族传统文房用具,放在案头,用来架笔的工具。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南北朝时就已有笔架的记载,但传世品还不曾发现。唐代笔架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但从文献来看,此时的笔架已经成为文房的常设之物。如杜甫诗:“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陆龟蒙诗:“自拂烟霞安笔格,独开封检试砂床”。材质已不局限于木,呈多样化,如罗隐诗:“珊瑚笔架真珠履,曾和陈王几首诗”。
        笔架具体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从南朝梁(502-556)吴均(469-520)所作《笔格赋》:“幽山之桂树……剪其片条,为此笔格”看,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除了唐诗中有提到笔架外,《开元天宝遗事》:“学士苏廷页,有一锦纹花石,镂为笔架”。遗憾的是对笔架的形状不曾提及。宋代笔架传世品和出tu物较多,材质更加多样,宋周密《云烟过眼录》有“古玉笔格”,《宋稗类抄》有“铜绿笔格”。关于“铜绿笔格”宋代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载:“蔡君谟既为余书《集古录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劲,为世所珍。余以鼠须栗尾笔,铜绿笔格,大小龙茶,惠山泉等物为润笔。君谟大笑,以为太清而不俗。”也就是说,蔡襄为欧阳修写《集古目录序》,其字尤精劲,为世所珍。当时,欧阳修以鼠须栗尾笔、铜绿笔格物为润笔赠送给蔡襄。蔡襄非常满意这份清雅而不俗的礼物。这里的“铜绿笔格”一定只得是有一定年代的古物了。因为只有时间长久,铜笔格才会生绿锈,变成“铜绿笔格”。因此,欧阳修作为润笔送给蔡襄的“铜绿笔格”应该是至少到唐的“古董青铜笔格”。
        考古发jue宋代笔架的形状大致有以下三种:一为上窄下宽的长方形,上有几个圆凹孔用来搁笔;一为上窄下宽的长方形,上有几个圆孔和一个长方形凹孔,长方凹孔用来放墨;一为山形,即宋鲁应龙《闲窗括异志》:“远峰列如笔架”。而以此种形式的笔架最为多见,山峰或陡峭,或平缓,峰峦少则五个,多达二十。元代笔架的材质有铜、瓷、石等,其形多为山形,宋代前两种样式已不见有。也就是说,在宋代以后,比较简约古朴的仅有圆凹孔和圆孔的笔架已经不流行了,而流行山形笔架。
        近日偶得一品中古青铜笔架,红斑绿锈,做工精致严谨,颇具唐风。其下部板凳造型,与唐代板凳佛非常相似。上部笔格也与宋代出tu的玉石笔架非常相似。根据之前所述,此笔架下限为宋,上限为唐,或许即为欧阳修所述唐代“铜绿笔格”。唐代笔架非常稀少,敬请欣赏!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20
    1楼 发表于2019-09-15 23:32:21

    唐代板凳佛的板凳及其上台阶状收台。
    唐代板凳佛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20
    2楼 发表于2019-09-15 23:33:03

    宋代笔架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20
    3楼 发表于2019-09-16 08:56:36

    多谢版主赏评,置亮!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20
    4楼 发表于2019-09-20 13:28:29
    泉默:
    此类足床多见于明清时期。

    您说的那种足床是明清板凳佛的造像那种吧.那种和这个不是一回事.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20
    5楼 发表于2019-09-20 13:48:15

    给您看一品俺收藏的宋代犀牛望月纹饰的"蒲石盆"。这个盆子上的犀牛望月纹以及后面的荷花纹,为典型的宋代纹饰,在宋代铜镜以及铜钱上都经常能看到。这品"蒲石盆"上面刻划的床足就与此品笔搁下的床足非常相近。而唐器以及宋代器物风格简约,线条流畅,形制规整。尤其是铜器,此风尤甚。况且,此笔山的红斑绿锈以及铜制,也不是明清之物。所以此物下限为宋。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20
    6楼 发表于2019-09-20 13:54:19

           菖蒲因其“不假日色,不资寸土”以及“忍寒苦,安淡泊”的特性,向来被视为“文人草”,至少宋代就已在文人圈中流行莳养,苏东坡、陆游等诗人都是积极的倡导者,并留下了许多诗文,菖蒲也成为和兰花、水仙、菊花并列的“四雅”。
        在宋代,盆景逐渐往「小」发展,称为「些子景」,即小景致之意。菖蒲明目清心,神仙所珍,极难培养。陆游最喜它能慰幽寂,他的菖蒲盆景要拿昆山石去配、用清泉浇洒,使盆山苍然、青碧叶茂,「此物一来俱扫迹」。苏轼则喜欢把它们拿在手里反复把玩,「试观烟雨三峰外,都在仙灵一掌间」、「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盆只盈尺,气象万千,能见重山叠嶂、江湖万里。
        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菖蒲不沾污泥,仅仅凭借净石与清水生存,显得有一种象征意义,仿佛是不肯与浊世同流合污的高士的化身,是君子品行的镜影。另外,宋代恰好是文人玩石风气兴起的时期,菖蒲必须依靠石头生长,这恰恰与当时文人的爱石之风相符合,因此,点缀石头、生满菖蒲的“蒲石盆”,就成了宋代文人书房中流行的细节。陆游曾如此描述隐居生活的悠闲平静:“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夏初湖村杂题》)诗人亲自为蒲石盆更换新汲的泉水,然后烹茶品茗,并自嘲说,这真是典型“闲人”才会享受的“闲趣”。

    — 此帖于 2019-09-20 13:55:14 被 kensir117 编辑过 —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5-20
    7楼 发表于2019-12-08 17:08:51
    天佑:

    笔架看宋代,少见。欣赏了

    谢谢欣赏!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