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 转到
    查看 3358 | 回复 37

    专家好历害,可以点铜生金!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正式会员
    好评
    192
    差评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11-25
    最后登录
    2024-06-19
    10楼 发表于2007-12-17 17:25:00

    巨牛的笑话

    离线 de0627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1-26
    最后登录
    2021-04-10
    11楼 发表于2007-12-17 17:28:00

    [s:12][s:12][s:12]

    离线 换大米丫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10
    最后登录
    2022-03-08
    12楼 发表于2007-12-17 18:04:00

    如果仅仅为骗鉴定费而指鹿为马,那么此人人格、人品也太不开门了!

    离线 hyeon
    实名认证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8-30
    最后登录
    2024-06-17
    13楼 发表于2007-12-17 19:27:00

    这年头为了钱真是什么都可以做啊

    2021-11-15 转正
    离线 乌不溜秋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3-08
    最后登录
    2022-02-01
    14楼 发表于2007-12-17 19:32:00

    搞笑的鉴定[s:06][s:06]

    离线 小铜钱
    二级发帖
    好评
    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6-10
    最后登录
    2022-05-12
    15楼 发表于2007-12-17 19:41:00

    世途险恶!

    离线 二泉斋
    三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6
    注册时间
    2006-07-10
    最后登录
    2024-01-27
    16楼 发表于2007-12-17 19:45:00

    转贴一篇

      近年鉴宝之风日盛,不仅多个电视媒体播出的鉴宝节目人气火爆,专家们频繁下基层鉴宝也成时尚。今年上半年,京城几位专家来到某市鉴宝,开出的价码是每件小于10厘米鉴定费(口头)100元,超过10厘米200元。如果要开鉴定证书,另加1000元。  由于在鉴定会之前数天已在该市日报上刊出广告,所以知者甚多,广大收藏爱好者无不欣喜相告。鉴宝那几天,每天都有众多藏友手提肩扛,充满希望地携带自己高价购回的宝物来请专家过目。有趣的是,前来交费求鉴的几乎都是该市收藏圈外的陌生面孔,而该市收藏家协会的资深收藏者却显得非常吝啬,几乎没有人舍得花区区的百元人民币来与专家们当面交流。几天下来,求鉴者们绝大多数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而鉴定专家们当然也是满囊而归。不过,这些专家们的鉴赏水平却在该市资深收藏者中间产生疑问。  可能是该市的市场潜力巨大,过了几个月,那几位专家再次来到该市鉴宝。这次的鉴定费虽然比上次略有上涨,但求鉴者们仍然是相拥而来,不亦乐乎!不过,在这次开鉴之前,专家们牺牲了一个多小时的宝贵时间免费开了一个收藏经验交流会。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专家们条理清晰、生动活泼的发言非常精彩,彰显出深厚的文物鉴赏功底和广博的慧眼识珠本色。专家们不愧是既能著书立作,又有实战能力的一流大师。  座谈交流会结束后,立即开始鉴宝。似乎又回到上一次鉴宝的怪圈,专家们在实战中又不幸出现不少荒腔走板之怪象。一些高仿品被鉴定为真品,一些仿某朝代之赝品被说成是具有“某朝代之风格”的待考品等等。被鉴品的价位也被高估,远远脱离了市场价位。真可谓是实现了求鉴者和鉴宝者的双赢。  出现这种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怪状,这不能够单方面责怪专家们眼力不够,而可能是受目前整个社会大潮流影响,在一起向前(钱)看的诱惑下,专家们也不得不做出“言不由衷”的表述。可怜的是,那些缺少文物知识而又想一夜暴富的“藏宝”者们在受到贩假者的忽悠之后,被再一次忽悠。呜呼,悲哉!

    离线 泉山币海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1-25
    最后登录
    2022-08-04
    17楼 发表于2007-12-17 23:28:00

    都是金钱的惹祸[s:05]

    离线 老丁
    正式会员
    好评
    29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6
    注册时间
    2004-10-08
    最后登录
    2024-06-18
    18楼 发表于2007-12-17 23:43:00

    不可信的鉴定。

    离线 顽勿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8-31
    最后登录
    2024-06-01
    19楼 发表于2007-12-18 02:28:00

    晕,差点笑掉俺的牙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