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查看 5496 | 回复 56

    一坑永平五铢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孔方兄*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4-02
    最后登录
    2021-04-10
    50楼 发表于2008-11-23 23:32:49

    恍然兄说的有道理,泉谱不能尽信,但也不能不信,资料泉谱之类的也是前人研究的成果,应该好好地借鉴。
    兄所发的这些五铢,照重点拍图的这两个,是两个不同的版式。第二枚脱胎于永安五铢,是铸于永安之后,近人都称其为大统五铢,将其归于大统年间铸,是可信的;第一枚,如果照兄所言,其为永平五铢,而永平尚在永安之前,那么其间很可能有永安五铢伴出,如果没有的话,也可能是其亦为大统五铢的一个佐证。
    关于永平五铢,目前还是一个谜,兄这方面有很好的相关的出土实物,研究条件比我们优越得多,期待有进一步的发展!

    离线 万铢堂主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2-10
    最后登录
    2021-07-02
    51楼 发表于2008-11-23 23:44:57


    离线 万铢堂主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2-10
    最后登录
    2021-07-02
    52楼 发表于2008-11-23 23:46:11


    离线 万铢堂主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2-10
    最后登录
    2021-07-02
    53楼 发表于2008-11-23 23:54:09

    新出土魏永平五侏

    《魏书卷一百一十·食货志六第十五》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始诏
    矢下用钱焉。十九年,冶铸粗备,文曰太和五株·“…世宗永平三年冬,又铸五株钱”。
    近日得一枚北魏“永平五株”,是1991年8月于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北部之古十二连城遗
    址南二十华里处乌兰不浪沙地间农民挖土时发现的。细审此钱特征略有三点:一是面文“五
    株”两字乍看似西汉“五株”字体。细加对比,显然有别。此钱“五”字长大且上下二横不
    出头(南朝梁“五株”之“五”字二横也不出头)。“株”字“金”旁四点细长,西汉“五
    株”之四点均小而圆,其“朱”旁更与西汉“五铁”相异。二是此钱铜质较糙,铸工亦显粗
    率,而西汉“五株”铜质良好,色泽赤亮,铸工精美,为魏“永平五株”所不及。三是此钱
    径2,5厘米。重3,5克,基本上同西汉“五株”之大小、轻重相类。
    之所以说此钱为北魏王朝所铸,有其它两项物证,与此钱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块太和年造
    瓦当,一柄魏造像莲花形佛光(铜质夔金)。解放以来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凉城,和林等处曾
    出土过北魏年间所造的铜镜和瓦当,铭文均作“富贵万岁”(篆书),铜镜仿西汉镜纹饰,
    瓦当亦仿汉,作“井”字栏,中宫为乳,铭文四字右旋读,分嵌在上右下左四格内。准格尔
    旗新出瓦当稍小,径仅11厘米,亦作“井”字栏且有一圈环线。形成“天圆地方”,“井田
    式”的格局。面文刻划“太和十六年造作成”八字,隶笔正书、笔画间出波势。同世传太和
    年间墓志、造像上字体相近,“太”、“年”、
    “成”等字更具北朝人独特书风。“太和”等
    八字右旋读,分嵌在中宫周围的八个小格内,
    其排列方式与“富贵万岁”瓦当相同,确为魏
    瓦格局。那柄与铜造像正身散失的莲形佛光,
    系铜质夔金所铸,通体广3,9、高4厘米,重
    8,5克。制作精巧,呈散放出七朵金莲之状,
    且将花朵化作比丘入定之态,身披架装端坐,
    细目正容庄严,神情自若,栩栩如生,其人物
    造型显示北魏风度。据这两件实物的制作年代
    推算:“太和”瓦当早于“永平五锋”18年,
    箕金佛光虽难定具体年限,但就物形看,-a属
    于北魏早期之物,此瓦当、佛光和“永平五株”
    并出,据以论断此钱确为出于魏地的“永平五
    株”,当是信而有征的了。
    再考史实,北魏王朝自太祖迄世宗几代英
    主,曾多次亲临朔州之盏乐、云中及阴山以at
    汤@
    各地巡幸。盛乐、云中,以及巡幸必经的口岸—君子津,这些地方都与当今准格尔旗鸟兰
    不浪新出土“永平五袜”的现场相距不远。魏世宗元烙在位时,崇佛讲经,极力宣扬释氏法
    典,其风尚必然波及云中各地,而今天在准旗境内发现北魏造像遗物,当在情理之中。
    《中国钱币》
    不好意思,想贴张图上去,没有成功。

    离线 恍然
    实名认证
    好评
    15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1-24
    最后登录
    2022-08-12
    54楼 发表于2008-11-24 11:11:08

    回万铢堂主 兄:
    您这枚五铢看风格当属汉品。
    北魏是在迁洛后的太和十九年(495)才第一次铸造钱币,即太和五铢。之前用钱使用的应是历代旧钱。与太和年号瓦当同出可断为北魏早期使用,并不能断为北魏铸造;太和十六年据初行永平五铢的永平三年(510年)更有十几年的时间差异。
    回孔方兄:
    此种五铢这几次出土都是只与太和五铢伴出,无其他品种钱币,可基本判断为北魏货币,且铸造流通时间早于永安五铢。此外2008年辽宁沈阳竟有小批量出土(也是只与太和五铢伴出),地域上远远超越当年西魏统治的关中地区,不大可能是西魏铸造。其实这种五铢被误认为所谓西魏大统五铢二式,实是历代泉谱考证不详,以讹传讹。

    离线 人人
    禁止发言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7-12-24
    最后登录
    2021-04-10
    55楼 发表于2008-11-24 12:08:25
    该用户已被禁言
    离线 永和斋主
    正式会员
    好评
    6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1-09
    最后登录
    2024-06-17
    56楼 发表于2008-11-24 14:23:11
    引用第54楼恍然于2008-11-24 11:11发表的  :
    回万铢堂主 兄:
    您这枚五铢看风格当属汉品。
    北魏是在迁洛后的太和十九年(495)才第一次铸造钱币,即太和五铢。之前用钱使用的应是历代旧钱。与太和年号瓦当同出可断为北魏早期使用,并不能断为北魏铸造;太和十六年据初行永平五铢的永平三年(510年)更有十几年的时间差异。
    回孔方兄:
    此种五铢这几次出土都是只与太和五铢伴出,无其他品种钱币,可基本判断为北魏货币,且铸造流通时间早于永安五铢。此外2008年辽宁沈阳竟有小批量出土(也是只与太和五铢伴出),地域上远远超越当年西魏统治的关中地区,不大可能是西魏铸造。其实这种五铢被误认为所谓西魏大统五铢二式,实是历代泉谱考证不详,以讹传讹。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