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下一页 转到
    查看 3417 | 回复 32

    买“行、篆永历”有感: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许楚三
    正式会员
    好评
    376
    差评
    2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3-02-09
    最后登录
    2025-05-22
    楼主 发表于2007-10-28 17:56:00

    郑成功和永历通宝近日,在各种古钱币不断涨价的热潮中,笔者以相当于一年前四倍的价格购得永历通宝篆、行体钱币各一枚,并非笔者富有,皆因再不购买,将有可能以更高的价格都难以寻找啊。可惜的是行书体声音有些谙哑,卖方泉友称之为“铁壳锈”其音色当然不响亮。虽然买后有些后悔,但是泉友既称绝非破裂,自然不好多说什么,留着以后再换品相吧(见http://www.chcoin.com/bbs/dispbbs.asp?boardID=25&ID=1086116&star=2&page=1)。谁知这一留竟然接二连三地又购得几对,比较之后深有感触,悟出大陆与台湾出品的一些异同,此乃后话。面对郑成功所铸一对篆、行书的永历通宝,笔者很自然联想到两件事情:一是自从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以“海上三剑客”海上霸王身份,先后经由我国宝岛台湾并对其垂涎三丈,后来又为永远占领台湾而你争我夺,最后终以荷兰占领者独霸宝岛;二是明朝旧臣郑成功为建立反清复明的根据地,举兵收复台湾,驱逐了最后的殖民占领者荷兰侵略军,终于让沦陷数十年的宝岛回归祖国,后郑氏家族被台湾人民永世铭记,建“开台圣王庙”至光绪元年又扩建为“延平郡王祠”,列入国家祭典,成为千古不朽英雄。台湾回归肯定名垂青史!而笔者所得一对永历通宝篆、行体钱币,据史书记载实属郑成功所铸。郑成功原系明旧臣郑芝龙之子,共事南明隆武皇帝,深得圣宠赐国姓朱,又被属下称为“国姓爷”,后因其父降清就父子反目、分道扬镳,以尽大忠而疏小孝,按照“仁义礼智信”的队伍编制练兵以示决心,并铸“永历通宝”二品折二钱币,铭记南明末代皇帝以示反清复明的民族大志。又据载,此二品为郑成功委托日本代铸,文字选篆、行二体,这在明朝钱币中鲜见,却大有日本仿效中华国粹的风格,钱文精美、书法流畅为泉品罕见,背多粗犷,又少有地章平滑者,更显示倭钱风格,此钱本来铸量很少再加上历经历史风霜,留存至今自然珍贵,又恰逢古钱币收藏热一浪高过一浪,便成了古钱币爱好眼中的宠儿。在笔者购买的几对永历通宝中,算起来当数台湾爱好者“回流”品最养眼,但是细细端详,却总不免“人为”的痕迹,比如包浆过于精美、文字更加凸现,而大陆的多数永历在文字、铸造或锈色上有诸多不如,可是却磨损适当、缺陷正常或者锈色自然,其欣赏与研究价值更好。因为,笔者收藏的目的不完全在于欣赏其美,这大约是一些钟情于“绝品”或“未流通品”的爱好者或经营人不能理解的,往往在磨损和缺陷里获得一些历史的信息,会更有意义。尤其是恕我直言的是,近期突然发现了另外一版的“行书永历通宝”,其文字风格厚实、飘逸、奔放,其包浆微呈黄色,或垢痕略显厚重,虽然众多泉界藏家、高手并无异议,但是笔者总以为此泉存疑,也许从文字、包浆无可指摘,可是“行、篆二品永历通宝”既然为当年郑氏委托日本所铸,其文字必定固定为一式,倘存二式必有记载,或存世数量相当,而近日所发现之“行书永历”则孤家寡人寥寥无几;另外“行、篆二品”系南国之物,其锈色应为南方水土所造之黑锈,或传世积垢明显陈旧,阴阳分明极其养眼,而近日所见之品却锈色浅薄微黄,或积垢沉重厚重,于南方泉品大相径庭。仅此两项,笔者不以为然,深觉近日之另类“行书永历”存疑,据笔者冒昧推测应属清、民仿造之品,其文字似乎多仿北宋之版别,尤其“宝”字更觉眼熟,其锈色、垢痕也略显肤浅或生涩,锈色包浆类似清母钱风格,垢痕积累更象堆积而成,直觉告知此品并非南明郑氏之铸。笔者所以有此推断,除了以为近期所见“行书永历”文字、包浆过于类似清、民之物外,是否也与清、民时期的收藏市场有关,届时明钱为藏家追求唯“郑氏行、篆二品永历通宝”在大陆稀少,台湾遥遥路途交通甚为不便,行书尤甚地方差价很大,于是好事之人便模仿其形伪造,按照当时仿铸水平大约行书多有模样字形,而篆字摹仿甚少,所以清、民时期偶有摹仿伪造者,本以为将北宋书法临摹更加珍贵,却是一种画蛇添足反而露出马脚吧。此论当否?收藏古钱币,倘若只是眼睛盯紧价格起落、利润赚赔,全不顾历史沧桑,乃至泉友情谊,那么真的没意思,即使有的腰缠万贯,也不过是过眼烟云,并非自吹自擂,笔者得钱往往并不重视其价值与赔赚,而多是得一泉而趣味无穷,有一感就兴趣盎然,发一文更自得其乐也。哈,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9 8:48:58编辑过]

    离线 晋商
    实名认证
    好评
    2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3-20
    最后登录
    2025-04-29
    1楼 发表于2007-10-28 18:00:00

    好文章!

    离线 funlove8899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17
    最后登录
    2021-04-10
    2楼 发表于2007-10-28 18:08:00

    好文采!

    离线 廖大鹏
    实名认证
    好评
    4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0-28
    最后登录
    2025-04-26
    3楼 发表于2007-10-28 18:12:00

    文学家

    离线 钱圣2006
    五级发帖
    好评
    38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4-13
    最后登录
    2021-04-10
    4楼 发表于2007-10-28 18:14:00

    不错

    离线 咸丰少爷
    五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10-06
    最后登录
    2021-04-10
    5楼 发表于2007-10-28 18:19:00

    学习.

    离线 大唐居士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4-27
    最后登录
    2023-11-30
    6楼 发表于2007-10-28 18:38:00

    “尤其是恕我直言的是,近期突然发现了另外一版的“行书永历通宝”,其文字风格厚实、飘逸、奔放,其包浆微呈黄色,或垢痕略显厚重,虽然众多泉界藏家、高手并无异议,但是笔者总以为此泉存疑,也许从文字、包浆无可指摘,可是“行、篆二品永历通宝”既然为当年郑氏委托日本所铸,其文字必定固定为一式,倘存二式必有记载,或存世数量相当,而近日所发现之“行书永历”则孤家寡人寥寥无几;另外“行、篆二品”系南国之物,其锈色应为南方水土所造之黑锈,或传世积垢明显陈旧,阴阳分明极其养眼,而近日所见之品却锈色浅薄微黄,或积垢沉重厚重,于南方泉品大相径庭。仅此两项,笔者不以为然,深觉近日之另类“行书永历”存疑,据笔者冒昧推测应属清、民仿造之品,其文字似乎多仿北宋之版别,尤其“宝”字更觉眼熟,其锈色、垢痕也略显肤浅或生涩,锈色包浆类似清母钱风格,垢痕积累更象堆积而成,直觉告知此品并非南明郑氏之铸。笔者所以有此推断,除了以为近期所见“行书永历”文字、包浆过于类似清、民之物外,是否也与清、民时期的收藏市场有关,届时明钱为藏家追求唯“郑氏行、篆二品永历通宝”在大陆稀少,台湾遥遥路途交通甚为不便,行书尤甚地方差价很大,于是好事之人便模仿其形伪造,按照当时仿铸水平大约行书多有模样字形,而篆字摹仿甚少,所以清、民时期偶有摹仿伪造者,本以为将北宋书法临摹更加珍贵,却是一种画蛇添足反而露出马脚吧。此论当否? ”———此版能否发上实物或者将帖图转发看下?

    离线 藏泉阁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4-07
    最后登录
    2025-03-03
    7楼 发表于2007-10-28 18:51:00

    离线 商汤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7-23
    最后登录
    2020-10-10
    8楼 发表于2007-10-28 18:54:00

    辛苦

    离线 韩梦泉
    实名认证
    好评
    23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0-01
    最后登录
    2025-05-22
    9楼 发表于2007-10-28 22:34:00

    支持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