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斯:
粘了一层“水银古”皮的大布黄千,真是首见!更感兴趣的是筒子中,下面那枚被“扒皮”的大布黄千,是什么样的表面状态?
弄清楚“水银古”是当年铸币时候,就有意识通过工艺实现的表面效果,主动做了用来防伪的? 还是当年铸币时固定的工艺流程、用料+埋藏和时间被动所致?是很有意思的的讨论题目。
我开过小泉直一的筒子,也能开出这种状态的钱,可惜后期除锈的时候用刻刀压碎了,随手扔了,暂无标本。
下面那枚被扒皮的大布黄千,应该也是水银古表面。水银古和钱体是牢牢的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和水银古上面的铜锈结合的就不牢固,清理过原坑水银古底钱币的玩家应该都知道,用刻刀一压铜锈,就会成块成块的碎掉,然后漏出水银古底子,且水银古底子很硬,不易划伤。
难道,钱范上会刷一层S用做脱模剂?效果就像这个扒皮的大布黄千一样。脱模,美化,防伪一举多得?
王莽的悬针篆应该对脱模要求很高吧。
我没研究过工艺,我在想,石范,泥范,铜范是否有脱模难易程度上的差异?后续找标本的时候,能否从范这个维度再加以区分?
我好想见铜范的水银古王莽少很多。
顺便说一下,前面楼层引用了 复旦大学的论文,论文颠覆了我的认知,我一直以为水银古是 二氧化锡,结果是硫化铜,我查了百度,确实硫化铜确实呈现出 水银古 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