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时期,权臣蔡京四次秉政,当政时间共计14年零5个月,约为徽宗在位时间的55.6%。政和二年(1112年)五月蔡京落致仕后并未立即复相,而是以太师身份“三日一至都堂议事”。此外还“每日赴朝参,退至都堂聚议,于中书省前厅直舍治事毕,直即以尚书令厅为治所,仍押敕札”。蔡京每日赴朝参使其获得面圣的机会,之后在都堂(三日一赴)聚议,然后在中书省处理政事,最后以尚书省令厅作为常设办公地点,签押敕札,处理尚书省政务。政和六年(1116年)四月,徽宗又令蔡京“轮往逐省通治三省事,以正公相之任”。这样,三省决策与政务处理权高度集中于蔡京一人之手,政事再经都堂聚议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此三省都堂聚议的频率越来越低,为此徽宗还下过一道诏令:
| 自我烈考,肇分三省,都堂为聚议之所,参决国论,延见百辟,元丰以来,成宪具在。遵制扬功,曷可失坠?自今宰执可依旧常聚都堂,夙夜匪懈,以弼予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