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8808
主题
73658
帖子
9.1万
积分
康熙23年(1684年)四月,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即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福建省管辖。同时设官兵镇守: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8000人;设澎湖副将一员,兵2000人。清政府于康熙二十三年宣布解除海禁,招民垦荒。 据《制钱通考》记载,台局成立为 康熙26年(1687年),一个叫张仲举的巡抚 上书朝廷说: 台湾全岛用的都是明桂王伪号钱文 (郑氏永历)如果都禁止流通,老百姓就没有了钱可用了 ,请求收买伪钱销毁改铸。当年便有了宝台局。 根据《清代铸币局考》记载,当时是,天下富泽,各省多开铸康熙大钱。唯有台湾制钱略小,每贯不及六斤,因此阻于流行大陆。商贩得到台字钱,必降价换银而归。日复一日形成恶性循环,黑市上一两银可兑换三、四千文制钱。而政府定兵饷,规定七钱三分只可兑换制钱一千文,因此造成岛上军民皆不方便。市面上总因兑换比值不同,时常发生口角或事端。台湾总兵殷化行屡次请求停铸,朝廷不允。在他本人调入襄阳后,入朝见驾,历陈台弯制钱之害,才引起朝廷重视,方下旨福建督抚讨论宝台局去留问题。宝台局于康熙三十一年停铸。康熙宝台局制钱从议铸到停铸不过4年时间。(但停铸不等于撤销,咸丰四年福建巡抚徐宗翰的奏文中提及:台湾素不产铜,钱局既已设立,请铸铁钱参用。。。)康熙宝台局制钱是毁南明制钱铸造的,铜质泛红钱径小,与其他省份的康熙钱放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乾隆年间仿铸过一批,黄铜质的大型康熙宝台局钱。 从文献上看,台局设立后确开铸过钱币,但有个问题,开设钱局需要两样东西:1是原料——铜 2是技术 郑氏永历是日本人帮的忙代铸这点基本泉界无争议 ,台湾历史上就是不产铜的地方,但可以收缴郑氏永历钱改铸,这在当时能解决。但岛内技术更是一穷二百 辅助材料,设备,技术人员 从外省运至岛内 那个成本呀高呀,也极不方便。 考古是门严谨标的物科学因为它需要有实物证据做支持。下面来看看实物:1.康熙小台: 常见的小台,除文字外很难想象和当年清王朝鼎盛时代发生关联,铸工粗糙,铜制不精,重量轻,且多出自广西一带,很少听说出现在想象中的台及闽浙地区,且多与康熙后期减重的七分钱同时出现,分析应属桂局代铸,流通领域也在当地非台及闽浙地区。2.康熙大台: 常见的大台,面文为泉局且字口都较浅,而背文深俊,铜质白铜居多,让人联想到有些康熙福局的铜色,并非康熙年间铸造,未经过母、样、子的标准制式铸 币流程,属于半官半私性质的钱币,为了迎合当年二十字诗文把玩者的需要,由地方局(猜测是福局)将康熙泉局面文借范而成。 3、乾隆背台: 常见乾隆时期的小平台,一看便知标准官铸,面文与福局和浙局接近,多见于闽浙地区,福局或浙局代铸可能性极大。 4、咸丰背台: 这种咸丰更怪。云、’黔两省相当多从工艺上看不是云局,就是黔局给帮的忙代铸从出现地域及制作工艺看,云南省会泽县城东直街,原东川府所在地,最后所铸币为民国通宝當十,和民国通宝背东川,极有可能是云南东川局代铸。 最后还有个还有一种同治宝台,我认为是民间的私钱跟台局本身无任何关系,就不讨论了。从实物及文献上来综合判断,历史上宝台局应真实的存在过,但未自己铸造发行过钱币,所见的台局,要不是后铸、要不就是私铸、要不就是代铸(代铸这种现象在中国铸币历史上常有发生,不奇怪,平常事)也许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收缴伪钱充盈清朝地方财政(行政单位非生产单位),或更多的是一种清王朝统一的象征!
181
4252
4614
学习了
1700
15717
1.9万
好贴,留名
309
3307
3925
好文拜读
1308
5858
8474
学习
身份已验证:连会想 河南确山县
71
3304
3446
欣赏学习楼主这种抱根问底的精神.
身份已验证:贺开宇 四川洪雅
11
1100
1122
学习一下
6915
46168
6万
第一个小台谨慎
922
5015
6859
赞成代铸一说 乾隆台应该就是福建那边造的
12
514
538
路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