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查看 6305 | 回复 48

    【古泉夜谭】明朝那些古钱故事(原创勿转)连载中……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young170
    永久会员
    好评
    566
    差评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6-09-04
    最后登录
    2025-10-10
    40楼 发表于2016-08-14 08:12:12
                   泰昌命短只一年,天启为他补铸钱
                                                  --泰昌通宝的故事
           最近一次遇到泰昌通宝,是在文化市场摊位上,问价几百块一枚,而且多枚一起卖。泰昌钱是光宗朱常洛的钱,朱常洛只当了30天皇帝,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皇帝”,还没来得及造钱他就撒手人寰了。泰昌通宝是他的儿子朱由校天启元年补铸的,只造了一年,数量也就有限。
          泰昌皇帝30天,在位期间的事乏善可陈,他的身世偶然,童年坎坷,主政后酒色沉迷,离奇离世,这些故事,就从明末后宫三疑案说起。
          第一桩案是梃击案。说白了就是拿木棒子打人的暴力事件。被打的目标就是朱常洛——后来的泰昌帝。说万历的正宫膝下无子,有一晚上万历心血来潮,临幸了一个宫女,那会儿没有电,大概晚上看不清楚,到了白天才知道,这个宫女姿色平常。世上没有后悔药,生米做成了熟饭。也是阴差阳错,宫女生下了朱常洛。万历不愿待见她,觉得这孩子是个“孽种”,所以朱常洛从小就遭受“冷暴力”。
          但话说回来,封建社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常洛是长子,大臣们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万一老皇帝升天,没有太子可不行,再者手足互相残杀,那不天下大乱了。万历避重就轻,就是不肯册立朱常洛。拖来拖去,太后问万历咋还拖着不办?万历说:“他是宫女的儿子。”太后一听火了,狠狠的熊了万历一顿——因为太后也是宫女出身。
          学龄前儿童朱常洛,到了12岁才接受教育。万历那个严啊,估计是当年张居正为难自己那个劲头。在百般刁难之下,朱常洛渐渐长大了,从小鲜肉变成青壮年。大概在三十三岁那年,暴力事件出现了,光天化日之下,一个无赖拿着棒子闯进后宫,见人就打,目标就是袭击朱常洛。结果刚闯过了第一关,就给逮住制服了。一逼供,竟是万历的相好郑贵妃找太监给鼓捣的。万历又怒又气,让她给太子赔礼道歉,朱常洛没有主意,就原谅了这个婆娘。最后老皇帝出面,该杀的杀,改发配的发配,就算是摆平了。
          梃击案之后,又发生了红丸案。万历48年老皇帝一命归西,朱常洛时来运转,当上了皇帝,他就是泰昌皇帝。他决定把损失的青春补回来,贪图女色的他天天花天酒地,据说登基那天都是脸色苍白,浑身发颤,勉强支撑,可见肾虚的多么厉害。春花秋月何时了,后宫美女知多少。好景不长,一个月后,晚上喝酒到深夜,趁着高兴连续临幸数女,半夜里他就开始肚子疼、拉肚子,第二天他生日没找大夫,第三天庸医开药腹泻几十次。急病乱投医,一个官员进献一灵丹妙药,说是包治百病。泰昌皇帝吃进一粒红丸,果然容光焕发、精神倍增,他说再来一粒吧,第二粒下去,他心如刀绞,恐怕悔得肠子都青了,凌晨时分他终于升天而去,历史上也就留下了这一无解谜案。
          30天的皇帝,做了几件小事。给矿上减了一些税,给边防官兵发了一些奖金,提拔了一波人整顿朝廷。剩下的恐怕就是自己那些风流韵事了。简单一说后宫第三案,泰昌帝一薨,朱由校即位,这就是天启皇帝。泰昌皇帝留下一个祸害,叫李选侍,她想毛遂自荐封太后,在朱由校即位前没少折腾,没有得逞就天天赖在乾清宫,后来触犯众怒被逼出局打入冷宫,历史上美其名曰“移宫案”。
          泰昌的故事点到为止,天启补铸的泰昌钱基本上都是小平,宽缘折二试铸币比较少见。小平版式有普品泰昌和大泰隶昌都属常见,带星带月的也不算稀罕,心泰版、合背版的就要少的多了。
          写到这里,想起本就不多的泰昌通宝,国内一老农在田里耕地,一不小心挖出不少,可惜的是,这老乡看到铜锈斑驳,怕卖不出好价钱,在家吃苦耐劳勤奋刻苦,把一枚枚泰昌磨得铮光瓦亮。后来大伙在市场上见到那些泰昌,心里着实不是滋味。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未完待续,谢谢阅读。谬误之处,批评纠正。每篇编写两个多小时,乐意支持的泉友,请支持一下微信创业。帮老家朋友推广月饼,大学生创业创新糯米饼,密封包装新鲜出品。 请注明园地朋友。每个号仅限一次❗️【免费试吃装两枚】活动时间2016.07.15-2016.08.15【微信13953792207】糯米饼就免费送啦(邮费自付,山东省内六元,省外八元)自行微信红包付邮,请备注收件人地址电话。详细帖子地址如下:http://bbs.chcoin.com/show-10386792.html
    — 此帖于 2016-08-14 08:12:30 被 young170 编辑过 —
    离线 young170
    永久会员
    好评
    56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6-09-04
    最后登录
    2025-10-10
    41楼 发表于2016-08-14 08:12:52

             明代铸钱到天启,风雨飘摇撼业基
                                                       --天启通宝的故事


          天启元年八月,提前铸完泰昌通宝钱,随即接铸天启通宝。根据唐石父《中国古钱币》资料,天启当十钱实铸3年多,天启小平钱实铸约6年。此外天启铸有折二钱。较之以为明代铸币,天启钱更加复杂繁复。
          早在万历后期,明朝国力衰败,内部勾心斗角、夺位争斗之时,关外努尔哈赤的女真部落开始崛起,并渐渐威胁到明朝的统治。而在大明宫廷,大明王朝却浑然不觉,到天启年间,朝廷统治已然岌岌可危。
          这时候的天启皇帝,他在做什么呢?天启皇帝朱由校即位时16岁,年少不爱读书,差不多就是文盲。他喜欢户外活动,如果放在今天,估计骑行、摩托、跑车,少不了他的料,当然那时没有,他喜欢手工艺,尤其喜欢木工,是历史上的“木匠”皇帝。他痴迷的时候,常常一干就是一天,没有一点疲倦,有点像后来的那些科学家发明家,诸如爱迪生一类。建筑艺术方面他是个人才,可惜对国家政治颇感无味,大事小事都落到了宦官手上。由此可见,对今天的高考来说,兼顾兴趣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天启皇帝挖空心思制作精美的木工作品,然后叫小太监拿到市场上去出售,就为了得到人家的认可,你说这个皇帝当的!这时候,一个叫李进忠的人出现了。他实践了“若想成功,必先自宫”的理念。他本就是个小混混、地痞无赖,老家呆不下去了,22岁那年干脆自宫,撇下妻女跑皇宫当太监去了。后来“移宫案”一出,他冒姓魏改名忠贤,起这名字真够讽刺的。溜须拍马是魏忠贤的长项,很快当了一手遮天的秉笔太监,说白了就是能起草诏书的官差。既然皇帝无心朝政,他就可以培植势力,这货懂得韬光养晦,势力壮大之后再胡作非为,免得变成宫廷的“炮灰”。一时间,他呼风唤雨,许多厚颜无耻之人称他为“干爹”,还有个阿谀奉承的人称他为“九千岁”。难怪那个时候出现“连升三级”的怪事!魏忠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东厂在他的把持之下,变成了一个人间地狱。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天启乱世、奸臣当道之时,出了一个东林书院,一副对联挂在书院门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的人被魏忠贤“阉党”称为“东林党人”,双方一正一邪势不两立。东林党人左光斗是个伯乐,寒门子弟史可法脱颖而出受到器重。东林党人上书,直指魏忠贤罪状,这时候昏庸皇帝哪管这些,“东林六君子”被魏氏集团打入牢狱。左光斗狱中受尽非人折磨,史可法买通狱卒探视,被左怒斥出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随后左光斗等人被害。苏州五义士反抗“阉党”惨遭杀害,马杰临刑前慷慨陈词:“大丈夫如果只是老病而死,不过是和草木一起腐烂。今天为恶党所害,必名留青史!”五义士就义第二年,魏忠贤这货终于垮台,他的下场留待下节——崇祯通宝的故事再说。
          木匠皇帝朱由校游玩受寒,天启六年病情恶化,一些倚仗皇帝的人感到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终日。天启皇帝耽于玩乐却不好色,加上受到管制就没有留下子嗣。临终前天启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浑浑噩噩之中他走完了二十三年的短暂历程。他做的唯一明智的事,大概就是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异母弟弟朱由检,临终前他告诫弟弟:“魏忠贤是个大忠臣!”真是执迷不悟!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落到了朱由检——未来的崇祯皇帝手上!
          天启通宝的故事告一段落,说来说去最多的还是魏忠贤这货。木匠皇帝的木器这里就不说了,那是人家的兴趣爱好,我们是爱好古钱的,仍旧说一说天启钱。天启背文有三类。一类记重钱,一钱、壹钱、一分、一钱一分、一钱二分、新一钱一分等。新指泰昌元年开铸于南京的南新厂,也指北新厂。二类记地钱,户(户部)、工(工部)、京(南京)、浙(浙江)、云(云南)、新(南、北新厂)、密(密云)、府(宣府)、镇(蓟镇)、院(都察院)。三类记事钱,背奉旨就是奉旨造钱的意思。
          对天启当十钱,许多古泉爱好者趋之若鹜。天启十一两、当十密镇府,都是天启精品。天启通宝钱,有一种“鬼天启”小平钱,钱文不规则;另有“白沙钱”,据称用库存日本铅锡和铜所铸。整体来说,天启钱比万历钱繁杂。天启7年铸币较之万历44年铸币,可见社会越加复杂多变。




          连载待续,谢谢阅读。谬误之处,批评纠正。每篇编写两个多小时,乐意支持的泉友,请支持一下微信创业。帮老家朋友推广月饼,大学生创业创新糯米饼,密封包装新鲜出品。 请注明园地朋友。每个号仅限一次❗️【免费试吃装两枚】活动时间2016.07.15-2016.08.15【微信13953792207】糯米饼就免费送啦(邮费自付,山东省内六元,省外八元)自行微信红包付邮,请备注收件人地址电话。详细帖子地址如下:http://bbs.chcoin.com/show-10386792.html

    — 此帖于 2016-08-14 08:13:45 被 young170 编辑过 —
    离线 young170
    永久会员
    好评
    56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6-09-04
    最后登录
    2025-10-10
    42楼 发表于2016-08-14 08:13:59

    下一节 明部大结局  南明王朝继续

    离线 9527泉
    普通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12-20
    最后登录
    2021-04-12
    43楼 发表于2016-08-14 16:07:52

    有意思

    离线 石泉斋
    实名认证
    好评
    1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5-14
    最后登录
    2025-05-11
    44楼 发表于2016-08-17 16:33:39

    喜欢历史故事,尤其关于钱币的故事

    2017-06-10 转正

    离线 young170
    永久会员
    好评
    56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6-09-04
    最后登录
    2025-10-10
    45楼 发表于2016-08-23 22:12:41

    谢谢 9527泉  石泉斋 的友情跟帖

    离线 young170
    永久会员
    好评
    56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6-09-04
    最后登录
    2025-10-10
    46楼 发表于2016-08-23 22:13:18

                        崇祯制钱最繁乱,品种多得数不清
                                                           --崇祯通宝的故事


          几天前逛市场,老伙计给我说起一件事,是关于崇祯通宝的,也是关于“捡漏”的,不是道听途说,是他自己的经历。
          “前段时间去收货,在一个农户家里,地上放了几堆钱,全部都是崇祯通宝,看上去大概有四十斤左右。农户说自己没动过,挖出来时是粘在一块的,为了好分堆卖都砸开了,我给他三万五,农户不答应。”老伙计讲起自己的经历,历历在目。
          “我抓了十几把,粗粗一看,没几个好钱,说不值恁多钱,农户说他看到里面有好几个狗呢!(这位大户不懂钱,把马说成狗,懂得市场要价)我一个也没看见,想不拿可惜,拿了大不了赔一万,就和中间地皮一商量,拿出几叠钱往桌子上一拍:‘行就四万块,不行就走人!’干脆利索,不能犹豫!地皮也急了,成了有五千块劳务费呢。大户不能见钱,见钱也眼红也心动,就这么成交了!”
          “你猜出来多少东西?出来好几个忠,一些重和户旧,另外还有十几个泰昌。最关键的是有十几匹跑马!”说到跑马崇祯,老伙计一脸兴奋。“光这些好钱,本就出来了,白赚了几十斤散钱!要是不赌这一把,几万块钱的利就没了。”伙计讲的有滋有味,我听的热血澎湃。
          “捡漏”的故事点到为止,我们的故事,就从跑马崇祯开始。
          大伙儿都知道,抛开偏安一隅的南明小王朝不说,崇祯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也不用吊胃口卖关子,崇祯皇帝是在景山公园的一棵树上吊死的。历史上那里应该是煤山吧!去那里旅游,常常导游还没说完,游客们就“啪、啪、啪”,对着那棵歪脖树狂拍,有的上前去合影留念。导游那个哭笑不得,干嘛非要和吊死树留影啊,还有十三陵也是,墓地拍照很好玩吗?
          人言“跑马崇祯”,意味着“一马乱天下”。马是谁?闯王李自成。“闯”字门里有一马,“跑马崇祯”预示着“一马入门,门下有马”,灭亡崇祯者必为李自成也。是不是后人杜撰的暂且不提,历史上为啥要铸此钱,也没有查清楚。结局就是这样的了,一曲末路悲歌,崇祯皇帝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崇祯皇帝刚刚即位那会儿,可不是这个样子。为了稳定人心,新上任的崇祯帝朱由检不动声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韬光养晦。因为他要干一件大事,那就是除掉魏忠贤。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按部就班波澜不惊,顺水推舟不和魏忠贤发生正面冲突,这一招弄得魏忠贤这厮不知进退,搞不懂新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接着崇祯帝欲擒故纵,魏忠贤要辞官,不允!反而更加优待魏氏家族,连“铁券证书”的奖状也不吝赐发。
          不露痕迹的崇祯帝抓住机会,先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又解散了这厮建立起来的上万人的太监军队,此举令正与邪的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孤家寡人的崇祯,运用高超的政治手腕,老谋深算整治朝纲,东林党人从崇祯的雷霆手段中看到了希望,朝廷官员纷纷上书弹劾魏忠贤。崇祯看了奏折正中下怀,命人读给老魏听,他一边听一边从心理冒凉气:皇帝要对自己下手了!崇祯的城府好深!他希望告老还乡安度晚年,崇祯皇帝没有迟疑,让他收拾包裹赶紧离宫。老魏前脚刚走,崇祯立马铲除老魏在京城的残余势力。
          前后仅仅用了三个月,也就是不到百天的时间,崇祯皇帝就铲除了大奸臣,崇祯孤军奋战,胸有成竹,大获全胜。“百日锄奸”结束,穷途末路的魏忠贤畏罪自杀,和今天许多大官被查,随后跳楼的事件如出一辙。在一往无前、才干超群的崇祯领导下,大明王朝能走向中兴吗?
          政治腐败、边防松弛的大明王朝,在明神宗时期就一再遭受边疆困扰。女真族崛起的故事,在《天命通宝的故事》中有详细叙述。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不断入侵大明疆土。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一个年轻将领挺身而出:“只要给我兵马军饷,我定保辽东万无一失!”这个人就是袁崇焕。
          朝廷放弃城池回撤,袁崇焕固守宁远,努尔哈赤领兵来袭,背水一战开始了。一边来势汹汹,一边誓死卫国,大炮轰鸣声后,努尔哈赤身受重伤,军队败走。努尔哈赤以身殉职,皇太极子承父业。次年再战,袁崇焕再胜,奸臣当道,袁崇焕被迫“辞职”。这就是袁崇焕大败后金军的故事。
          崇祯皇帝上位后,袁崇焕重被启用。袁说,只要给他军权,朝廷各部众志成城,不出五年,辽东就能恢复。崇祯很高兴,给了他一口尚方宝剑。袁崇焕打出“还我辽东”的旗号,宁远城固若金汤。皇太极避实就虚,绕道去打北京,袁崇焕赶去救援,北京保卫战再次转危为安。这时候,嫌大明还不玩完的余孽肆意诽谤,一直处于勾心斗角的崇祯也疑虑重重。皇太极的反间计,为他报了杀父之仇——独断专行的崇祯把袁崇焕杀了——皇太极的目的达到了,后金军开始所向披靡。
          说过辽东暂且一放,开始讲八百里秦川农民起义。“红色圣地”延安市有个安塞县,安塞县有个高迎祥起义军,起义军里面有个李自成。当时张献忠也在延安米脂起义军中,米脂县是现在榆林市的“千年古县”,所以他们算是半个战友。自天启年间起义爆发之后,他们的部队像星星之火四处燎原,后来这团火被崇祯围剿越扑越旺。打来打去,两支队伍变成了起义军的主力,一个是李自成,一个是张献忠,他们的故事,分别放在了《永昌通宝的故事》和《大顺通宝的故事》。
          此处略去一万字。转眼间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回天无力,喝过闷酒对自己的嫔妃公主自相残杀,最后让太监架着出宫登上煤山,十七年的励精图治,最终灰飞烟灭自缢于煤山。煤山变成了万岁山。自此,历经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成了历史,崇祯皇帝成为了终结者。
          崇祯一生犯下的最大错误,当属处死了屡建奇功的袁崇焕。袁崇焕冤案到百年之后,才被乾隆皇帝得以昭雪。不知道崇祯地下有知,又会做何感想呢?当然,回到跑马崇祯的话题,跑马的传说也只是一种猜测罢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跑马崇祯未必是官方造的,会不会是起义军造的呢?不得而知。
          小时候,我收藏过一枚崇祯背二,拿到时已是一条“黄鱼”,看上去很美、很厚重,记得是邻家的小伙伴送我的,现在一直收藏在我的古泉册里。后来又收集了很多美锈折二崇祯,确实未曾想到崇祯通宝背后,竟有太多说不完的故事。时驰今日,我们是不是对跑马崇祯有了更多的期待呢!
          说句煽情的话,作为明部的结尾。人生路上,不要成为那个最后发力的人,不要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历史上,不要成为那个没落的帝王,不得不说:励精图治,已然晚矣!想要不重蹈历史的覆辙,就从我们今天的努力开始吧!

    离线 young170
    永久会员
    好评
    56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6-09-04
    最后登录
    2025-10-10
    47楼 发表于2016-08-23 22:14:23

    明代钱币故事告一段落,待有时间续写南明钱币故事和起义军钱币故事。

    六级发帖
    好评
    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10-18
    最后登录
    2025-08-19
    48楼 发表于2016-08-24 03:34:12

    魏忠贤虽然坏,但很好的制约了文官集团。

    文官集团只能维护“祖制”,打“嘴仗“

    地方上兼并土地。

    崇祯帝处死魏忠贤,明朝就不行了。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