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语言,会说者不足百人。一种文化,在艰难中沿袭、传承。敬请您关注我们的事业! 公元1616年,一个“马背民族”
建立了清王朝,1644年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并统治了中国长达260多年。满语作为当时的“国语”,不仅记载、见证了清朝的历史,同时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一千多年过去了,拥有1000万人口的满族,在我国56个民族中位居第三大民族。而如今,在我国会说满语的人已经不到100人了。 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所所长
赵阿平:因为在汉文档案里可能有很多我们找不到的一些历史上的过程啊,或一些重要的史料,通过在满文档案里翻译查找,会得到,这部分档案比较重要。有很多的对外条约比如中俄条约等重要的条约,签订的时候他所使用的文字是满文而不用其他文字,可以说,满文是作为清朝代表文字行书于对外的外交关系。
作为清朝当时的“国语”,当年许多条约、条文和秘密档案都用满语保存。我国现存满文档案史料约200多万卷(册),仅黑龙江省档案馆就有满文档案4.38万卷,重达60余吨。众多的珍贵史料,因为满语人才的缺乏而成为难以破译的天书。
黑龙江省富裕县副县长
赵金纯:这批档案非常珍贵,整个记载黑龙江和沙俄当时的疆界的确定。据专家搞过测算,15个人要翻译的话,一年整理1吨(史料),得需要60年。现在看头一期培训的人员,全国搞这方面,真正能搞满文史料翻译、整理,包括著书立说的人,全国不足20人。
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黑龙江大学满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设立了满族语言文化学硕士学位点,面向国内外招生,到目前为,这个专业已经培养了4届硕士研究生。2005年,黑龙江大学招收了首批满语言文化本科生,学者们在为挽救满语做着不懈地努力。
目前,世界上有23个国家的学者在研究满语,不少国家甚至把满语文化研究列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专家预言,民间的满语口语交流将在5至10年内消失。相信这笔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