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方孔圆钱
思来想去,感觉古币上最难仿的部分就是文字!许多古币上的 文字都是古人用毛笔所写而后刻的,其中不乏书法大家的作品。现代人使用钢笔、圆珠笔等,模仿古人的字非常难,想仿得像只能用电脑扫描后刻母翻沙造假,但现代电脑仿的币字口刻薄、深峻、呆板,锈层浅、没有层次感!
叠范铸造的文字。如果该币文字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多数都是真品!这种币的特点是字口圆润,字体生动,有书写的曲线感,有的笔画之间有粘连。币的前穿和后穿发扁,特别是后穿扁的特征更明显,钱体表面多数无沙眼(个别有沙眼是由于范土粗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钱的穿孔中间无沙线。许多钱背肉和外缘之间的过度平滑,有的背槽儿非常浅!
翻沙造假古币上的文字。这种币的文字如果同那个时代的钱字特征相同!但也不能草率的定为真品。因为造假币多是用子钱翻沙铸造。判断这种币的方法就是量直径。因为假币翻沙后虽然字是那个时代的,但翻沙后钱的直径会比真钱小一圈。小一圈的原因是翻沙造假用普通钱为母钱,铜加热融化后浇入沙范,受热涨冷缩的影响,冷却后会收缩。所以同真钱比直径会小1圈(约1毫米以上)。如果使用的钱字口深,翻沙过的钱字也清晰,如果用的钱字口不清楚,翻过的钱会更模糊。有的假钱字口非常模糊,那是翻沙的次数多了。这种钱的特征是钱体有的有沙眼(如果使用筛选后的精沙就无沙眼,明清钱翻沙多数是精沙)、许多钱穿的中间有沙线、有的穿中有粘沙。沙线是由于两个沙范相合时不严造成的!鉴定这种钱币,就需要量一下直径看真假。如果这枚钱直径比谱钱(但谱钱必须是真品)稍大或尺寸一致,就应该是真的!如果小,就应该是假的!
还有一种古钱(母钱和子钱),有拔模斜度。所谓拔模斜度指古钱的最外缘从后向前有坡度,后圈比前圈稍大!前人说是拔模斜度是为了脱模,个人认为是雕刻作工的技术所限。因为有的古钱并没有拔模斜度,另外翻沙铸造对母钱的要求也没有那样严格。我手中有一枚嘉靖通宝大钱,是翻沙造的子钱,没有拔模斜度, 说明它的母钱也应该没有拔模斜度。
再就是有的古钱的背的边缘由外向内不是平的,由外向内有个小坡度。这些特征也应该是鉴定古钱的一些因素。 通过实践,感觉鉴定古币应该紧紧抓住文字、铸造、铜质和包浆(与锈有区别,但不是决定因素)四关,把古币看透,才能避免少断错。如果仅仅从锈断古钱,只能是个初学水平,水坑、罐装和东北(含内蒙)的沙坑锈都薄或无锈,鉴定如果单纯从锈判断,会误断许多真品。还有有的古钱有碳痕、打磨痕、流通痕,有的有红斑、返金等现象,都可以作为鉴定的辅助标准,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望学者自己探讨。
失蜡法造币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对于大量铸造不可取,应该适用于铸母钱。古币铸造主要是翻沙法和叠范法!
以上主要从文字和铸造论述如何鉴定古钱,至于中国书体的演变过程和各自的特点,还需要学者自行研究。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吉林长春古泉爱好者:刘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