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钱币与正常这版确实存在小异,附图比对。
楼主观察非常仔细,玩钱勤于思考,很多方面我也得向你学习。但刚刚跨界,有些思维方式还是在机制币范畴内。关于铸造钱币版式出现小异的情况,我这样理解,可能也不全对,大家讨论:
1.铸造钱币其工艺不同于机制币,铸造过程中一些偶然因素都会造成笔画出现小的变异,这些变异如果符合非人为刻意改版的逻辑,是不作为单独一个版的。
2.铸造钱币同一版式会出现批量母钱同时铸造的情况,即使是范铸钱币也是一范多模,甚至多范开铸。在铸造加工母钱或者钱范过程中,母(模)大体一致但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符合这一逻辑(有些是不符合这一逻辑的,如字的移位、钱形的改变等等),则还是归为同版。
3.在历史上会出现利用前代钱币翻铸的情况,开元钱尤其突出,且时间跨度很大。宋钱有西北类,安南、日本也存在大量翻铸钱币。在翻铸过程中,有些是用原版直接翻铸、有些是用原版对钱文加刀后翻铸、有些是用原版增轮廓或减轮廓翻铸,还有换字情况。翻铸钱同一铸地铸造时间的,其特点也应相同,这些特点可以总结归类时,会形成另外的类别,日本人早年称为手类,我国现在也沿用这些称谓。如:如开元小字右挑符合助国手的特点,就会称之为:助国手开元小字右挑。
4.如果不是专门研究钱币版式的形成,作为普通收藏者而言,我们还是要以工具书为准。因为当下的工具书已经非常成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版脱谱概率非常小,而真正的脱谱品必然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即可以排除以上所列三种情况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