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陈叔衡 文 安阳,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国家太平安定,繁荣昌盛。然而回望战国那个纷争不断,争霸图强的年代,有膏腴安阳之地,却无常据安阳之人,沉醉于安宁平静、富足舒适的贵族,最终只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同时代的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宋代的苏洵写得则更为酣畅: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安阳之名,是对家国安定的美好向往,而若想追求到国泰民安的太平景象,唯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当再次看看手中的“安阳”方足布时,心中却是告诫自己“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玩钱币,所取的趣味趋向各有不同,种类、版别、锈色、坑口等等,皆是求得“欣于所遇,暂得于己,不知老之将至”的独善其身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