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87
主题
1150
帖子
1339
积分
景兴巨宝背乂,近年接连见到好几枚,乂在穿下,最初见到时以为只是流铜巧合,而后再见完全相同的,始知是固定版别,到目前为止大概已经见过八九枚了,我自己拥有三枚。对于背文的含义,通常认为就是个×,有可能是炉记,也可能和记数有关,没有准确说法。最近在翻阅越南史书时突然发现他和乂安的乂字非常相似,那么我就有个假设:此钱背文会否是记乂安的地名呢。首先,普及一下后黎的行政区划。黎朝的行政区划从光顺七年黎圣宗分十二承宣道基本确立,后增加广南至十三道,其后三百多年间,后黎几经变乱,但行政区域基本保持不变,据陶维英《越南历代疆域》记载:至后黎末年,全国大致划分为一都,十三镇,分别为中都和山南,京北,山西,海阳,安邦,谅山,太原,宣光,兴化,清化,乂安,顺化,广南等。这里的镇就是承宣道,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省。其次,在景兴钱的背文中有没有记地名的,答案是有的。景兴的背文主要集中在通宝,内容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一,三,工,中,京,西,北,帛,太,山南,山西等,其中可以确定为记地名的有:山西指山西镇,山南指山南镇,太指太原镇,此外的中,京,北,西等字尚有歧义,比如京有可能指京城,也可能指京北镇,中可能指中都,北也可能指京北镇,另外景兴顺宝为顺化镇所铸,这个有明确史书记载。通过钱文中所记地名可以发现,所有的地名基本都是“镇”一级的单位。那么作为后黎十三镇之一的乂安,应该也是有资格铸在钱上的。又《大越史记全书续编卷四》载:(景兴十四年)罢诸道钱场,惟畿内置日昭,桥二场,委重臣监督。以诸镇所铸钱多滥薄,故罢之。由此可见,至少在景兴十四年之前,各镇均设有铸钱场。其后是否恢复各镇铸钱,史无明载,我推测是有的,那些带地名背字可能就是为了辨别各镇铸钱场而特意添加的。
8030
25190
4.1万
好,好见识,学习了!
331
13684
1.4万
好帖,不错,为你点赞,继续努力
227
2410
2882
拜读 汪兄继续出精品
19850
2.3万
拜读了。很有道理。
2015-08-21转正
3379
29670
3.6万
好文 欣赏
1637
12227
1.6万
好贴 支持
中初级信誉(2015-1-23提升)62/25 中级信誉(12-25提升)67/61 信誉较好(2016-7-15提升)67/79 信誉好(12/6提升)67/98
谢各位谬赞,以上只是猜想,不是定论,尚期各位各抒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