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45
主题
1502
帖子
1607
积分
近日又获一枚无文大型空首布,有可能是大型空首布的又一新发现品。这种币身面积,比普通有文平肩空首布大近一倍的,大型空首布,是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工具铲,向钱币过渡时的关键环节。这种大型铲币,商周时的称谓就是“钱”,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所有钱币的肇始之物。 历年来这种大型布币,鲜有面世,著录记载的有“新绛大布”(2款);上博大布;天马大布;嵩县大布四种。 这枚大布新品,与新绛大布相比,基本高度和宽度一致,但是銎变细长,币身变短变薄,整体形制及轮廓比例,已经可以看到后世有文平肩空首布的样貌了。 正好手头有一本上海博物馆历代钱币图录,在图录1:1的彩图上,摆上三枚空首布,隐约看出来某些类似进化的痕迹,3号上博大布相比,4号新品大布的币身宽度、范线位置基本一致;币身高度减少了约10%;銎宽度减少了约25%。活脱脱是大了一圈的5号平肩空首布。 按照钱币讨论中常见的“大+重=早期;小+轻=后期”的“第一定律”;“有相近外部特征,且有大小关系的,就是父子传承”的“第二定律”。是否应该宣称找到了空首布进化过程中的又一个中间环节?作为一家之言,或者可以。但上升到新发现或者研究结论,就未必准确了。 作为收藏者、爱好者,因为知识和见识储备有限,所谓研究也不过是“民科”范畴(对比一下大小、外观特征这类表面操作,只能算观察,都算不上研究),具体到本文聚焦的,大布到平肩空首布的进化过程,好比一个拼图游戏,之前所见四种大布,可能仅占两、三千年之前空首布进化过程中的10%~20%比重。再增添一个新品种,增加了这有限的信息量,譬如说,已知部分达到了21%,能否足够自信的宣称,可以拼出空首布进化过程图谱全貌?其实钱币的发展演进,往往是“多元并汇”的(钱币研究专业大牛语),我们能够看到“并汇”的结果,同时仅凭手上有限的信息,去揣测已淹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多元”演化状态时,应常常保持敬畏,对认定推测结果,应时时保持慎重。
54
679
787
虽不懂先秦也为研究性帖子点赞!
1426
8522
1.1万
好东西,支持研究帖!
4
181
189
商代甲骨与空首布前后相隔五百余年,但其中却有着微妙的关系,空首布的币文是先土范上刻成,其刀法笔意都与甲骨文相似。空首布是殷人最初使用的货币,故文字犹带着殷文化的痕迹。不可游戏。
37
5271
5345
违规记录:http://bbs.chcoin.com/show-13086788.html 多次交易不兑现,谨慎交流[url][/url]
291
1876
2458
欣赏
746
10256
1.2万
拜读,学习。
468
8435
9383
哎吆,又添新品,祝贺
31
2817
2879
应该是非常珍稀的
西斯:
天马型空,何来照片,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