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 转到
    查看 3524 | 回复 42

    请大家猜猜这枚咸丰当百的性质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潘登
    荣誉会员
    好评
    89
    差评
    0
    精华
    21
    注册时间
    2006-10-21
    最后登录
    2024-06-07
    20楼 发表于2003-06-01 21:23:00

    呵呵..你现在通缉林青霞了吗?

    离线 8888888888
    论坛版主
    好评
    12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4-06-23
    21楼 发表于2003-06-02 17:31:00

    万万金也难觅昔日倾国倾城貌.........

    离线 泉唯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5-10
    最后登录
    2021-04-10
    22楼 发表于2003-06-02 18:28:00

    P兄:试想一下:两枚钱都是另外一个母钱铸,特征肯定相同!而兄的是头炉。此说法成立否?个人看法。

    离线 隆泉
    荣誉会员
    好评
    4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9
    注册时间
    2002-12-10
    最后登录
    2024-06-23
    23楼 发表于2003-06-02 20:31:00

    现在越耒越看不憧了,这种币也是母?当然主观愿望是好的,人之皆有。

    离线 潘登
    荣誉会员
    好评
    8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1
    注册时间
    2006-10-21
    最后登录
    2024-06-07
    24楼 发表于2003-06-02 22:56:00

    泉唯兄提的问题我也想过,但同批铸钱铜质不可能不一样,且两枚钱直径厚薄也有差异,这又如何解释?
    隆泉兄说的对,大家玩钱主观愿望都是好的,我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啊,我看过您的母钱,确实很精美,我也有精美的母钱,但母钱不一定都是精美的,毕竟有不精美的子钱存在啊!

    离线 隆泉
    荣誉会员
    好评
    4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9
    注册时间
    2002-12-10
    最后登录
    2024-06-23
    25楼 发表于2003-06-02 23:51:00

    其实我不幢母也不玩母,只觉得没有这么多母。上海国拍几乎每届都有咸丰当十至百的“母”在拍,起价也低,但成交几乎没有。我只发过一枚道光母,一致评母我就拍了。说心里话此币虽精致,争的人也多,但我心里还在“打鼓”。现在什么“戴书”小平、当十,三点宝、珍宝成丰及宝福咸丰小平的“母”很多,本人愚见个别的可能确是母,也有个别的是划上几刀充“母”,大部份均铁范铜。市场派的泉友前几年太都认识过来了。如六、七年前,北京交流会咸丰戴书小平和珍宝当十,一般成交价是1500元和2000元左右,一年前两币的成交价下到千元和千伍,(现在玩清钱的人多了,价又上去了)然其他清钱价都在升,何也?有时看不憧倒能想憧……是吗?

    离线 8888888888
    论坛版主
    好评
    12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2-12-31
    最后登录
    2024-06-23
    26楼 发表于2003-06-03 03:47:00

    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我们对清钱的铸造.集藏分类没有与时俱进。
       我们对前人宝贵的遗产没有在门类.币材.版别..铸工等上有一个比较清晰并且是符合时代发展和收藏界定的标准!于是,在客观上促成了“母钱与样钱齐飞,头炉精正共一色”的搞笑无序局面。

    离线 泉唯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5-10
    最后登录
    2021-04-10
    27楼 发表于2003-06-03 17:43:00

    我个人看法:P兄的是头炉。因不是同一批所铸,时间差异导致铜质差异不是不无可能,铜质里金属成分的差异和母的损耗导致直径、厚薄差异似乎也说得过去,故......
    但还是恭喜兄得到这两兄弟!兄藏泉之丰,在下佩服!

    离线 铁扇子
    荣誉会员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7
    注册时间
    2002-12-01
    最后登录
    2023-10-25
    28楼 发表于2003-06-04 17:07:00

    我觉得对母钱既不要看得太高,也不可能俯拾皆是。我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母钱的精美程度肯定会影响到子钱的精整程度,粗陋的母钱不可能铸出精美的子钱。世上流通钱精粗差异很大,它们的母钱也应当存在明显的精整程度的差异。所以认定母钱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应当有品相不等的母钱存在。
    二、对清钱的收藏已经有上百年了,尽管在清代和民初的收藏家对清钱的收藏主要注重品种和品相,真正按照用途收藏是在张晋(张炯伯)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民初时清钱基本无人收藏,所以张氏可以疾足先得,且价格极便宜,最贵的清钱仅银圆二三元。当时可以尽可能选择品相精美,所谓开门见山的祖钱和母钱。这样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开门见山的好清钱几乎都被搜罗一空。如我在首都博物馆帮助整理老收藏家刘植源先生的藏品时,其清钱收藏比较丰富,都是按照年号整齐排列。并有其用蝇头小楷的简要说明。其中也有不少祖钱和母钱,且精美程度大多超过现在能够见到的,但其并无加以区别。可见其对清钱的认识仅停留在品相和品种上。现代人收藏祖钱母钱样钱则要费力的多。财力雄厚的好说,可以委托可靠的有眼力的古钱商代为寻觅。一般人只能想方设法“捡漏”了。但品相精美的清钱(包括当作品相好的清钱收藏的祖钱母钱)早就让前人搜罗殆尽了,只能求其次,即我说的品相差些的母钱或祖钱。也有那些不幸进入流通受到磨损磕碰惨遭毁容的祖钱母钱有幸被有识者拔于常钱之中。尽管这种毁容是这些钱的大不幸,但对捡漏者则是幸运的事情。

    离线 铁扇子
    荣誉会员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7
    注册时间
    2002-12-01
    最后登录
    2023-10-25
    29楼 发表于2003-06-04 18:05:00

    我个人的经历也可以帮助我说明随着人们的泉识不断提高,对母钱的认识加深,会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会有后悔,也会有教训和经验。1988年时泉友告诉我某古玩商店陈列了一批品相精美的咸丰当五十当百大钱。我闻讯立即向同事借了点钱赶到,见是一批近十枚未流通的咸丰大钱,都经过修穿,外轮锉磨为尖削状,是标准的母钱形态。标价当五十15元,当百35元(当时的市场普通钱价格是3-5元)。由于自己带钱不多仅挑选品相最为精美,穿孔最为周正的买下。其余的又嘱咐其店员先收起来,待我凑足钱再买,其实我是多余,因为它们的价格太高,人们对母钱的认识程度还很低,可以不用担心别人插足。就这样我几次将该店内柜台和库存的十几枚典型的当五十当百母钱买下。其实还有一些,但我嫌其多少有不满意之处,没有购买,后陆续流散。其实这一批钱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是从钱局直接出来的,没有任何流通和磨损痕迹。保持着刚刚加工好的完美状态。现在那些当年为我舍弃未取的钱如能见到,我肯定会毫不犹豫掏钱购买,因为品相能够好于它们的不多,尤其是这种未流通钱。而且大家的泉识普遍提高,根本没有你犹豫的时间。现在我对祖钱和母钱主要偏爱于稀少的,如顺康雍三代的,因为存世非常稀少,即使品相差的也非常难得。这可能和清初铸钱沿用明末做法采用锡制母钱有关。如前述刘植源先生的清钱中祖钱母钱很多,但上溯到雍正就嘎然而止,仿佛雕母、母钱是乾隆朝突然创造并大量采用的。所以顺康雍三朝我仅有一枚雍正母钱。再就是喜欢做工略显粗糙但能够反映当时加工特点和水平的祖钱和母钱(不是磨损后显得粗糙)。原先我也同大家一样喜欢精美的母钱祖钱,但随自己藏品的逐渐增多,也开始有所偏爱,而渐渐情有所移,因为我觉得这样的钱有韵味,能够说明一定问题。这不一定是泉识的提高,起码是情趣的更新。
    再说说母钱的数量。江南民谚“板板六十四,个个钱二分”,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但可以清楚两点:一、铸钱时每一版有六十四枚钱模;二、每枚钱重一钱二分。《天工开物》言铸钱时以“母钱百枚’印模铸钱。说明每一名印模工匠手中掌握64枚至100枚母钱。每个钱局的每个钱炉我想大概不止一名印模工。所以母钱的使用量是很大的。可以认为同版钱和接近版式的母钱应当至少有64枚以上。这些母钱是否保管控制的的很好?我看未必。山西泉友都知道,长治市几年前曾一次发现几十上百枚咸丰宝泉局小铁母,包括尔宝、缶宝、珍宝、三点宝、四点珍宝诸多品种。经山西钱币学会调查是一名至仕返乡户部京官的后人所出。说明极有可能是其祖先退休时带回的,也说明当时对母钱管理不是很严格。所以母钱成批出土发现的情况屡见不鲜。陕西曾一次发现26枚政和通宝大铁母,北京一次发现过四五十枚道光通宝宝源局母钱,约十年前南方出土嘉泰铁母数十枚。这些都说明了母钱的存世量是有一定规模的,有可能在常钱中发现,也有可能成批发现,但肯定机会是越来越少罢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4 18:54:44编辑过]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